行业分类
用诚信互助守望幸福社区
日期:2012-06-13 10:47  点击:255

用诚信互助守望幸福社区

2012年06月13日     来源:广州日报

  “托举哥”们和欧婆婆用行动告诉我们,街坊守望相助是建设幸福社区的前提。
  
  六月羊城,爱心如火,一老一少,分别用自己的言行,书写着大爱广州的情义无价。“托举哥”周冲冒着生命危险托举女童直至获救,随后悄然离去。在全城热搜下,被找到的他面对众人腼腆自白:“不只是我一个人在救人”。“无人售报”报亭主人欧婆婆,朴素坚信:大家都是讲个“信”字,诚信值千金,全靠信任帮了我。而昨天上午,在肇庆又现“托举哥”,当地一男子冒险将同样悬在六楼防盗网外的两岁半女童托起,令其成功获救。
  
  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他们用善举和真情,感染着每一个人,表达着这座城市的内在精神。过去的几天,全城“热搜”这位做好事不留名的“托举哥”,其实,寻找的不再是具体的一个人一件事,而是那内心深处的感动,是那令人倍感温馨的城市精神。
  
  正如广州“托举哥”面对镜头时所说的,“不只是我一个人在救人”。是的,我们忘不了,在周冲施以“举手之劳”时,从窗户中伸出来抱住他双腿的那双手臂,在楼下拉开棉被、紧张报警的爱心邻居,主动开门并打开防盗网窗户的三楼房主,以及一帮参与救助的路人甲、路人乙,他们共同的“举手之劳”,托举起了向善的力量;而欧婆婆则用一元钱一份的报纸,丈量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欲取信于人,必先信人。在这种互信中,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人际关系得以维系,爱心和亲情得以传递。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周冲的爱心托举不但获得了广州众街坊的夸赞,天河区有关部门也送来了5万元重奖,并承诺推荐安排就业。“好人有好报”,它不但寄予了人们对良善的期许,也是让爱的正能量能持续传递的制度保障。欧婆婆用自己的良心和对买报纸者的无限信任,收获了他人的信任和关爱。这种关爱,虽然细微,却令人动容。
  
  其实,广州向来不乏“大爱”,乐善好施、以诚待人一直是这座城市的品格。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爱心捐赠,到“抱子妈妈”喜获新房、小勇走进高校学堂,从“二中女孩”停车救人的平凡善举,再到为救助白血病女童小碧心的全城“义剪”……普普通通的广州人用自己的爱心诠释着邻里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谱写着一曲曲“一人有难,众人落力帮”的现代佳话,不管你来自哪里,也不管你生活在广州哪个社区,只要有困难,就会有一帮热心肠的街坊,帮你排忧解难,就会有爱心企业、相关部门,伸出援助之手。
  
  社会学家说,眼下我们已由传统的“熟人社会”进入“陌生人社会”,刚刚离开“鸡犬相闻”的村庄、离开包办一切的单位,由曾经的“单位人”变成新的“社区人”,难免要面对种种不适应,首当其冲的就是:该如何和陌生人相处?该如何重构社会信任?“托举哥”们和欧婆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陌生人社会”不一定就伴随着冷漠,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间的守望相助、以诚待人是建设幸福社区的前提和保证。而有了幸福社区,有了每一位市民的善行和诚信,幸福广州、幸福广东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它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可以具体化为每一次爱心的传递、每一位街坊的善举。
  
  拒绝冷漠、扶起小悦悦的陈贤妹,跳入珠江救人牺牲的牛作涛,以及今天的“托举哥”、欧婆婆,这些接连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无不张扬着“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这一方面得益于广州成熟的商业文化所形成的良好诚信和契约精神,另一方面也是南粤人乐于助人、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的体现。它不但激励着每一个普通人的向善之心,也推动着每一个“社区人”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尽自己公民责任的身体力行。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12 09:36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