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严循东:佛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日期:2012-06-06 05:22  点击:982

严循东:佛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江苏天一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严循东

201266

不少朋友对于我信仰佛教,总感觉与我所从事的自动化、环保、教育工作不相称,更有甚者问及:严老师,你从事科技工作,怎么信仰这一唯心的佛教?

每当遇此情况,我都会耐心解析佛教的唯物性,解释佛教与科学彼此相容。现对佛教与科学彼此相容,及心中的佛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进行释义。

佛经与哲学

佛经不同于哲学的地方,在于哲学是一种思想,是一种系统的世界观。哲学的正确与否,需要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去证实。而佛经则不同,佛经中所讲的道理,更加要向着人的内心去求证,佛家所讲的禅定,就是这样一种从内心求证的过程。

有人认为从内心求证这是唯心主义,恰恰相反,我认为这是一种彻底的唯物主义。人类的实践活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在的,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社会实践活动;另一种则是内向的,针对大脑和人体的实践活动。前一种活动产生了科学和哲学,后一种活动产生了神秘学和宗教。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人的大脑则是人体长期进化的产物,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人脑中包含了人类乃至自然界进化过程中所有的信息,因此,人脑是全息的。人的大脑中隐藏了人类太多太多的未知,只有佛教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佛教明心见性,透彻人生宇宙真谛

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历经千辛万苦,成功的解决了面向人脑的实践问题。

人脑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本身就是思维的物质基础,现在要用脑的功能——思维,来探究脑的结构和意义,这显然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为此目的,实践者必须做到:一、心理极度安静,进入极低耗能状态;二、去除杂念,抛弃概念;三、减少主动思维,准备接收大脑本身发出的信息;四、之后就会发生许多在我们看来奇异的和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佛家所谓的明心见性

这一过程显然是极其艰巨的,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大脑中会出现极其复杂的景象和感受,不是心地善良纯正的人绝难做到不发生精神疾病,所以佛家特别强调平时积福行善的重要性。再者,概念的存在也会引起思维的自主活动,而思维正好是大脑进入低能量状态的障碍,所以佛在《金刚经》里反复强调摒弃概念和思维的重要性

人们平时比较严重的一些爱好和习气,也是影响修道成功的原因。这些爱好和习气干扰了大脑内部的能量分布和平衡,理所当然是影响大脑进入低能量状态的重要因素。所以也是佛要求摒弃的东西。佛家强调,就是说把什么都要放下

在这种低能量状态下,大脑里的物质和能量处于均衡和平衡状态,思维和脑物质达到了低能量状态下的平衡,正所谓心物一元,如如不动,物来则应,过去不留。这时候只有感受,没有思维,所谓云在蓝天水在瓶,就是这种境界。

在这种境界下还会发生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能达到这种境界,佛就说是得道了。因为人脑是全息的,此时你就可以洞悉到你想要知道的一切,包括宇宙的本原和自己的来龙去脉,所谓明心见性,透彻人生宇宙真谛。

佛教与科学彼此相容

上世纪初,有科学家如王小徐等特别关注佛法与科学的关系。与科学结合,成为当时佛教复兴思潮中的一大波澜。近年来,又有科学家将量子物理学的理论与佛法比较,旧话重提之中蕴涵了新的意义。

科学家认为,佛经中很多关于物质世界的论述,与现代科学惊人吻合。如三千大千世界与宇宙之关系,三千大千世界对应的三维空间即当前人类观察到的整个宇宙星空。把三千大千世界理解为三千个大千世界,算下来就是30亿个星系(天文学家目前已观察到约10亿个星系)。佛法所说三千大千世界之成住坏空,则与宇宙大爆炸理论极其吻合。又如佛陀曾说,一钵清水中有微虫八万四千,这也被微生物学所证实

现代著名居士黄念祖也曾经说过:近百年中,由于相对论、量子论、亚原子物理学、太空中的宇宙研究等所取得的成果,给佛教哲理增添了许多实际论证和实例。他认为,佛教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符合科学精神的。这些说法,出自科学家,却同时也为许多佛教信仰者引为论据。在此基础上,他们甚至认为佛教不是宗教,乃是科学,是最高的科学。

科学的基本特征,是基于实验和观察,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手段来认识世界,需要不断地怀疑和求真。而佛法是基于信仰来认识世界,本质是敬畏,对于信仰者来说,具有不可否定的神圣性。假如使用科学理论来证明宗教信仰的正确性与科学性,骨子里会使信仰者以为,存在着一个科学的权威在保卫他们的信仰。这种视宗教信仰为科学同类的思维方式,实为现代性中最深刻的构成。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21 03:17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