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高铁,政府和百姓都需要眼光和境界
来源:公益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2-6-4 特约评论员:木头马
5月3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全国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十二五”规划》。笔者注意到,《“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中“节能环保产业要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等多处字眼都与中国高铁发展密切相关。
科技部作为贯彻执行国家科技发展大政方针的“龙头”部委,对中国高铁发展表现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态度,几年来连续出台文件、措施,持续为中国高铁给力。科技部今年4月印发的《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提出,将“继续提高列车速度”,“实现高速列车谱系化、智能化”。日前,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也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高速铁路科技工作将沿四个重大技术方向展开:高速铁路体系化安全保障技术、高速列车装备谱系化技术、高速铁路能力保持技术和高速铁路可持续性技术。
关于发展高铁于国于民的益处,可以说“地球人都知道”,真的不用再饶舌。笔者想以自身的理解,对科技部提出的高速铁路科技工作的四个重大技术方向作百姓化的通俗解读:
第一,高速铁路体系化安全保障技术:主要是把高铁安全放在首位,让保障高铁安全的技术更完善、更可靠,逐渐向“智能动车”目标迈进,让动车更“懂事”,逐渐具备“自诊断”“自修复”技术,真正做到全天候、全方位安全,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第二,高速列车装备谱系化技术: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地理条件不同,根据不同地质条件、不同线路等级、不同气候等做好高铁设计和设备配备,逐渐让高铁设备适应本土环境“接地气”。现在,为哈大高铁设计生产的“高寒动车”即属于谱系化内容。
第三,高速铁路能力保持技术:所谓能力保持,即保持高铁设备正常运转,保持运能运力稳定提高。保证高铁不仅要建设好,还要运用保养好,进而逐步联网配套,科学发挥更大效率。
第四,高速铁路可持续性技术:立足长远,科学谋划,保证在高铁建设和新设备持续投入中技术持续优化,做好做强必要技术储备,在线路稳定性、运输设备性能优化、列车高速试验等方面取得更好的研究试验成果,为中国高铁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看到,对于发展高铁,一方面是政府持续给力,另一方面也有势头不弱的民声质疑。由“继续提高试验速度是一种资源浪费”的说法,我们还会联想到原来的“是否有必要花这么多钱修高铁”和“高铁大跃进”等似乎“很有道理”的“民意之声”。我们冷静下来分析一下,对于发展高铁,听取积极的意见和建议,兼听则明,多多益善。但有些“民声”不仅质疑和不满的是国家巨额资金投入的“浪费”现象,而他们更多的是希望用这些“节约”下来的钱去投入到与自身眼前利益息息相关的“改善民生”。这就让我们看见了如鲁迅先生所说的“藏在棉袍下的‘小’”了。
以民为本,改善民生,一直是党和国家的头等大事,也是政府最大的投入流向。但对一个国家,还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局出发,长远谋划,做一些必要的诸如发展高铁一类的大事情。其实往长远看,促进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高铁建设,乃是真正的大民生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