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浅议铁路向民间资本“开闸引水”
日期:2012-05-21 11:41  点击:299

浅议铁路向民间资本“开闸引水”

来源:公益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2-5-21  特约评论员:木头马

    日前,铁道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铁政法〔2012〕97号),进一步明确了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领域、方式及相关政策措施。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首先,笔者认为铁道部此举乃是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酝酿成熟后端出的一桌“大餐”,而绝非所谓“经营亏损”而临时向社会募集资金的应急举措。铁道部在《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向民间资本领域开放的领域包括铁路线路及站场设施、铁路工程建设、客货运输、铁路非公有制企业改制重组、铁路产品认证、质量检验检测、安全评估、专业培训、合同能源管理及其他相关技术服务活动。可以说,“铁老大”是向全社会实心实意敞开了胸襟。事实上,目前铁路负债建设的高铁等铁路设施属于优良资产,只是发挥效益和盈利尚需一个时段。这一点,从各条高铁上座率稳定攀升的动车组就可以充分证明。随着高铁逐渐成网和客货分线逐渐清晰乃至价格坚冰的打破,铁路的盈利是不应该怀疑的。多年以来,铁路就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和发展,一直在探索和推进。去年,铁道部就曾表示通过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发展,可以壮大铁路发展实力、提高铁路经营活力……一年后,又在各中央部门中,铁道部率先公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特别值得肯定和期待。

    其次,这个《意见》向发民众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那就是过去一直认为“铁板一块”“动不得”的领域也开始向全社会开放。过去,铁路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带有国家垄断性质甚至有些神秘色彩的“高、大、半”(高度集中、大联动机、半军事化)属性,铁路建设和经营理所当然是国家的事,别人(特别是民间资本)从不敢奢望参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这种理念和思维方式已经非常不适应铁路的发展需求。其实,铁路谁来投资,怎样管理,主要看能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解开了这个思想“疙瘩”,铁路发展的道路机就会越走越宽。按老百姓的话说,不管国家的钱还是百姓的钱,用中国人的钱建设好、管理好、经营好中国的铁路,可谓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

    再者,民间资本投资稳固而市场需求旺盛的国家交通基础设施,资金可长期获得保值增值和盈利。从宏观和长远看,在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客货运市场需求更加旺盛。同时,由于石油等能源和耕地紧张的红线制约,汽运和高速公路建设必将凸显短板,节能、节地、环保的铁路运输方式必将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目前,随着房地产行业规律性走低和国外市场受到的经济危机影响,国内比较充裕的民间资本亟需较好的投资渠道。而另一方面,大量的政府投资项目又极度缺乏资金,甚至出于高度负债的状态。向民间资本开放,既可以解决债务问题,又可以为民间资本寻找出口,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可谓一举多得。日前,浙江省发改委称,浙江省正在着手制定政策鼓励民资进入铁路等领域,可谓有先见之明。

    最后,要说说投资者最关心的资本权利问题。民间资本是血汗钱,投资者更为谨慎。要让大家放心地对铁路投资,必须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按照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在铁路市场准入条件、财务清算办法、运输管理、项目审批、接轨许可及公益性运输负担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切实保护各类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资本权利有了保证,资金保值增值成为了定数,如前所述,盈利是不用怀疑的。笔者认为,此番铁道部向民间资本开闸引水的潜台词是,既然铁路的建设和经营都向民间资本敞开了怀抱,那么运价就不会再是铁板一块。说到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内运行的交通运输服务行业,价格岂能长期游离于市场经济规律之外?

    民间资本助推铁路发展经营,就像一扇大门,老也推不开,轻轻一拉就开了。铁路行业的属性决定了运输管理的统一联动指挥和铁路建设的科学统一规划,但不能以指挥和规划的“集中”去限制和局限铁路建设经营融资的“民主”。这一点特别像当年的“姓资姓社”纠结,说到底还是一个观念和思维方式问题。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14 03:04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