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政策不该“赶鸭子上架”
2012-04-19
作者:陈雨薇
甘肃省陇西县大力推行的“基础母畜扩群”政策近日被一位网友发文揭露为“坑爹扶贫”,低保户日子很难过,还要掏800元购买政府引进的种羊,危房户房都盖不起,却得先交钱发展养殖,这被网友称作:“变相买卖和强行摊派”。(新闻来源:新京报)
用政府给的低保钱置办些基础生活必需品,衣食温饱能被满足,这是我们通常认可的低保金的用途;用正确的扶贫政策带动村落畜牧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这也是我们无可厚非的扶贫政策的作用;但是,用政府给的低保钱来强行运作扶贫政策中提及的“基础母畜扩群任务”,这就是问题的所在了:用的是不该用的钱。
陇西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冉宏科说:“陇西县实施的基础母畜扩群重点是扶大扶强,以大户为主带动畜牧产业发展。”这个“大”和“强”的标准是:“养羊100只以上的大户和养牛50头以上的大户以及养羊30只以上并且养牛5头以上的适度规模户。”这个标准很显然不是一户拿着政府低保钱的村民能达到的。所以,他们不在扶贫政策的对象中。冉宏科很显然的表明了,这是基层村干部没有弄清楚扶贫政策对象,才使得“发展养殖业扶贫的政策”走了样的。
冉局长忘了说明的是,自己在参与制定这样的政策时是否真的有进行踏实的调查,是否把目标确定得“一翘脚就能够到”,而不是“遥不可及”。如果他们上层决策制定者把目标制定的有理有据,真的是“扶大扶强”就能完成的额度,下面的执行者又怎么会“ 为完成任务,把低保户都作为乡村干部的发展对象”呢?
如果说陇西县的扶贫政策是想先借用“救济弱小”的钱来“扶大扶强”,整体村落经济效益提升后,“以大帮小”,实现共同富裕。那这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如何确保“大和强”在变成“更大和更强”以后愿意真诚而主动的来帮助那个时候仍然穷困不堪的“小和弱”;第二,发展“大和强”,为什么一定要问“小和弱”借他们的低保金?即使非要问“小和弱”借钱,你总要问问人家愿不愿意吧?怎么能强制性的,甚至放话:“用了国家的钱,就得养羊,否则会被取消低保户资格”来作为威胁呢?
如果说陇西县的扶贫政策就是想把“弱小”扶成“强大”,那么这种“赶鸭子上架”逼迫是绝对不合适的。说不定哪一天制订政策的领导来视察“扶贫政策”以优异数额达标后的成果时,就会看到这样一幕:一位骨瘦如柴的老人被饿死了,周围跪倒着几个衣衫褴褛的青年,其中一个妇女还怀抱着嘤嘤啼哭、没奶吃的孩子,旁边的笼圈里却站着几只脂肥体壮、毛色鲜亮、咩咩叫好的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