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事做起比谴责更有意义
2012年04月18日
“学雷锋不仅仅是扶老人过马路,做慈善并不仅仅等于捐钱”、“道德更多的是强调自律”、“道德实践比说教更有力量”……昨日,广东公民爱心论坛在广州举行,来自省内各行业的群众代表、学生代表、各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知名网友、南方民间智库成员等近400人齐聚一堂,围绕“关爱与幸福”这一主题畅所欲言,倡导“南粤有爱,从我做起”,为深入推进我省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关爱互助的良好风尚建言献策。
道德教育与文化教育不冲突
“现在的年轻人其实并非没有爱心,但是父母往往只关注他们的分数,使得他们的爱心没有机会发挥。”一位经常来内地开展慈善活动的香港慈善团体负责人说出了她的困惑。而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一位老师同样提出,现在的教育过分强调学习文化知识,道德教育相对薄弱。如何开展让学生喜闻乐见的道德教育?让传统经典重回课堂?
省社科院教授陈实指出,实际上,中国传统的教育向来注重培养人的道德、心灵和品质,《弟子规》中的“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就是很好的例证。但是,现在的情形却变得头足倒立:“首先把数理化、语文、英语学好,甚至还要补习,这种教育模式,首足倒立,将德的教育摆到了次要位置,而学生们单一的拼分数,哪有时间发扬爱心?”
对于“能否先做好道德教育,再进行文化教育”的疑惑,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萍有不同的看法。“道德和文化本身不是对立的,道德不在文化之上,也不在文化之下,道德就在文化之中。”她认为,道德是人性最基本的要素,有知才有道德。因此,道德教育与文化教育并不冲突,但她同时指出,道德的教育应当从生活习惯而非概念入手,“道德实践比说教更有力量。”
行善也需要智慧
幸运的是,近年来,把道德和爱心赋予实践的队伍正在不断扩大。表现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志愿者,演绎着“我志愿、我快乐”的人生宣言。仅以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为例,据该队队长李森介绍,目前,该服务队的注册志愿者已超过4万人,并且每月都有超过800人加入,每周启智服务队都固定开展超过1000个岗位的志愿服务。
然而,“彭宇案”、“许云鹤案”等案件,让许多人在打算伸出援手时产生迟疑;而“郭美美事件”等慈善机构丑闻,让许多人在准备捐款时不得不考虑自己的钱会不会流进私人的腰包。
“不献爱心会出现‘小悦悦’事件,献爱心又会看到‘郭美美’事件,我们应当怎样建立一种机制,让献爱心的人受到保护?”在爱心论坛现场,一位市民说出了他的困惑。
对此,李萍认为,动员更多的人做善举诚然需要机制保障,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政府工作的题中之义。除政府外,个人的力量同样重要。
“每当发生类似‘小悦悦事件’的新闻,公众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谴责。事实上,仅仅靠谴责,100年之后类似的事件仍然会发生。”因此,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比言语谴责更有意义。
同时,“行善需要智慧。”陈实指出,因为相关知识匮乏等原因,许多人往往“好心办坏事”。他建议,在紧急情况下拿起电话报警或者拨打120,往往是更理想的选择。
广东公民爱心宣言
当时代文明的波涛拍打着世界所有的海岸线,当日益丰裕的物质世界点点侵蚀人类的精神家园,当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我们的传统道德,“爱心”这个古老的命题再一次凸现在我们的面前。
爱心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最高尚的情操,是人类良知的生动展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爱心是春风,可以温暖生活的每一寸空间;是火炬,可以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爱心是担当,是奉献,也意味着收获。爱心照亮四周,同时也温暖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完美自己,升华自己,幸福自己。送人玫瑰手留香,那是一种心灵的沟通、相互的给予、共同的追求。
社会需要爱,时代呼唤爱。爱心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作为走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当代广东人,理应承担起爱的责任,以我们对爱的朴实理解和激越情怀,真诚谱写爱的崭新篇章。
我们热情呼吁——
让我们惜爱自己:个体生命,社会之本。强我体魄,善我操守,美我精神。自信信人,自尊尊人;自立立人,自爱爱人。
让我们珍爱家人:家庭亲情,爱心之基。孝我父母,育我儿女,睦我家人。互敬互助,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共享天伦。
让我们友爱他人:与人为善,和睦之道。诚实守信,宽容谦和,文明礼让。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携手共进。
让我们关爱社会:人类社会,生活之所。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回报社会。遵纪守法,理性平和;共建幸福,共享和谐。
让我们善爱自然:大千世界,生命之源。善待生灵,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低碳生活,节约发展;天人合一,永续繁荣。
让我们热爱国家:国家社稷,民众之根。炎黄子孙,兴我民族,强我中华。敬业爱岗,默默奉献;勤奋创业,实干兴邦。
你我他,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
涓涓之流,可汇江海。南粤有爱,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我们身体力行,托举爱心,奉献爱心,传递爱心,携手共创幸福广东的美好明天!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广东省总工会
共青团广东省委
广东省妇联
声音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蒋斌:
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是一项长期任务
“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关爱他人是广东人的道德传统。”在论坛致辞中,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蒋斌说,广东人素有济世乐他、乐善好施的仁爱之风。30多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新风,率先改革的广东人,始终站在奉献爱心的前列,在社会各个领域谱写出爱心篇章。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缺乏爱心,甚至冷漠的现象时有发生。”蒋斌指出,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是一项长期任务。
他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在南粤大地掀起爱心热潮,让爱的阳光撒向每一个角落,让爱心成为时代乐章中最强有力的音符。
蒋斌还透露,今年,省委省政府把实施精神文化名城工程、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培育公民爱心文化摆上重要议程。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张东明:
大爱广东 媒体有责
“在爱心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省的各大媒体,特别是以党报集团为核心的主流媒体,不单是爱心事业的记录者,也是参与者、推动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南方日报社总编辑张东明致辞时说,“大爱广东,媒体有责”,新时期的爱心事业要求媒体要引导树立新的公益慈善观念。
张东明说,基于这些理念,近年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连续举办“南方致敬公益盛典”,持续倡导公益新观念;南方日报和南方都市报均推出公益专版或专刊。
为了在全社会营造关爱他人的良好舆论氛围,让更多人士参与爱心事业,去年底,南方日报接连推出爱心接力报道,为一名身患白血病的大学生募集24万元善款,并联合社会公益基金会发起助学基金。近期,南方日报一连8天深度报道“山乡好人”廖乐年在山区益教益助十年的伟大实际,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