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无缘慈善奖不能丢慈善心
2012-04-13
第七届中华慈善奖于4月9日在京揭晓。因“暴力慈善”、“裸捐”闻名的高调慈善家陈光标落选。这是此前已连续6次获得该奖项的陈光标首次“出局”。(4月10日《新京报》)
“高调慈善”是陈光标的慈善标签,这既让他成为全国闻名的慈善名人,同时也给他的慈善之路带来了诸多质疑和非议。他之所以落选第7届中华慈善奖,或多或少与其慈善方式有关。
这样的结果,可能会让陈光标本人感到失望,也让他的很多“粉丝”感到遗憾。但笔者还是衷心地希望:无缘慈善奖的陈光标能够不改慈善心,把慈善进行到底。
尽管“中华慈善奖”是慈善领域的政府最高奖,但是毕竟获奖名额有限,在全国范围内遴选100个个人、机构和项目,所谓僧多粥少,一次落选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管是陈光标本人还是公众,都没有必要太过计较。
其次,一个“中华慈善奖”也说明不了所有的问题,代表不了全部。我们可以对陈光标的“高调慈善”有看法,提意见,但是却不能因此抹煞他作为一名“慈善达人”这些年为国家和社会慈善事业所做的贡献。
在中国,靠税收来调节二次分配的制度一直在完善之中,一些富豪大款可以在全球奢侈品市场出手豪阔,可以把几乎所有财富留在手里、留给子孙,慈善的理念在这一人群中显未普及。相对那些吝拔一毛的富豪,“高调”捐款的陈光标,显然更值得推崇。
站在陈光标的角度来说,对于这次落选“中华慈善奖”,可以把其看做是一次善意的提醒。换言之,他的慈善本质没有错,他的爱心也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同,只是在具体的慈善方式和慈善行为上,应该有所改进。
无缘慈善奖,但能不改慈善心,这样的慈善,才是真慈善;这样的人,才是值得尊重的“慈善达人”。如果把获不获奖当成是自己是否选择慈善的前提,反而会给人一种沽名钓誉“假慈善”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