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美丽白鹭为何爱“捣蛋”
日期:2007-03-19 12:49  点击:288

   动物学专家表示:人类对待动物要抱有宽容心,如果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失过大,当地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补偿

    说到白鹭,人们眼前就会浮现出“西塞山前白鹭飞”、“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丽意境。而令人羡慕的是,大塘镇那农村南来坡的村民每天都身处于这样和谐的环境中。南来坡位于大王滩水库上游,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三年前,村民们惊喜地发现已经在他们视野中消失许久的白鹭回来了。白鹭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它们的翩翩而至传递着当地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的喜人信息。现在,白鹭的数量已由三年前的10多只发展到120多只。

    然而,白鹭们到田里和鱼塘觅食而踩踏禾苗、啄食鱼苗,成为受损农户眼中的“调皮捣蛋者”。人与鸟究竟该如何和谐共处?

    惊喜:百余只白鹭翩翩起舞

    南来坡村民习惯每年只种一季早稻,收割完早稻后田垌块块蓄水,方圆十多公里的水田给小鱼、小虾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也给白鹭带来了丰富的食粮。而每日傍晚,白鹭都从四面八方飞回退休教师周汉宏种植的竹林里栖息过夜。3月15日,记者慕名来到南来坡。

    “它们是去年12月份到竹林‘安家落户’的。”周汉宏老伯告诉记者,每天早晨7时许,白鹭就飞到大王滩上游的南洲河边或田间野外觅食,主要吃小鱼、小虾、小田螺等。“那些白鹭最喜欢牛了,有时候驾牛犁田,白鹭也不怕人,三三两两飞到牛背上啄牛虱和苍蝇。”周老伯不停地描述这些可爱的精灵与人“井水不犯河水”的和谐画面。

    从下午4时起,记者就在周老伯竹林对面的山塘边进行观察。等到夕阳西下,白鹭成群结队地从四面八方飞回竹林上空,但并没像预想中降落到竹子枝头。“会不会是警惕的白鹭发现有陌生人而不愿意下来呢?”正当记者纳闷时,周老伯解释说,白鹭外出觅食时都是三五成群,回来的时候会先在竹林上空盘旋等待其他伙伴归来,等到聚集成白花花一片的时候才降落到竹子枝顶。

    记者看到,白鹭三五成群地在竹林上空盘旋,悠闲自得;有时雌雄打趣,上下翻飞;有时从高空直冲下来,然后又飞上天。等到太阳落山天色渐暗时,白鹭才结束嬉戏,陆续停到竹子枝头。远远望去,竹林顶上便好像点缀着团团雪花,恰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情景,异常壮观。遗憾的是,由于天色已暗光线不足,记者的相机未能捕捉到这温馨的场面。

    烦恼:白鹭捣蛋偷鱼踩踏禾苗

    偷吃鱼苗,踩踏禾苗……在村民眼中,越来越壮大的白鹭群不仅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有时还是“调皮捣蛋者”。

    原来,尽管村民大部分的地都用来种植甘蔗,但仍种植少数水稻供自己食用。每年农历三月三后,村民便开始抛秧。而这时水田里的鱼虾等又特别丰富,引来白鹭觅食,刚抛下的秧苗自然就被踩踏而不能成活。“去年也是这样,第一天刚插完,第二天禾苗就东倒西歪的一大片,又要卷起裤脚再下一次田。”村民周书香抱怨说。而为了填饱肚子,白鹭把村民养在鱼塘的鱼苗也当成了美食。周老伯的山塘里面的鱼苗也未能幸免,但他也只能徒叹奈何。

    “你不赶它它不走,赶了它人一走它又回来。我们试过用鞭炮来驱赶,用石头敲铁铲,但效果都不大。”一位村民苦恼地说。有的村民还为此给白鹭带来了惊扰和伤害:在水田里装上铁夹子,白鹭细长的腿一踩中绝对有翅难飞;用小鱼来作饵,用鱼钩塞进鱼肚子里,白鹭一吃下去就被长线拴住,只有挣扎的份……周老伯说:“白鹭能来固然是件好事,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好,大伙都能理解,但是事情总得有个解决的办法。”

    宽容:给动物留出一定的空间

    白鹭群种的“发展轨迹”,体现出村民对环境保护和保持生态平衡意识的提高,同时也提出了人与鸟该如何和谐共处的新课题。对此,广西大学教授、我国著名动物学家周放表示,人类对待动物要抱有宽容心。

    周教授说,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懂得了爱护鸟类的重要性,白鹭的数量确实比以前增多了。而且,因为人类的保护,白鹭的数量会越来越多,但远没有达到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烦恼的程度。当地人可以采用驱赶、扎草人、立竿子挂布条(风吹布条飘起会起到驱赶的作用)等方式来避免白鹭踩踏禾苗,当禾苗长大了,白鹭自然就不会来了。

    “人类侵占了动物的空间肯定会对动物带来危害,所以人类应该给动物留出一定的空间,与动物自然相处。”周教授称,白鹭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没有得到相关部门允许,不能对白鹭进行捕杀,否则将触犯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有规定,如动物给人民造成的损失过大,当地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补偿赔付。

来源:南宁晚报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30 03:23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