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办慈善” 退出还是等待
2012-03-12
说“官办慈善”的进退话题,在好多人看来,这是在开玩笑。“官办慈善”岂有“退”之理?
毕竟,在中国,像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还是公益慈善的中坚力量。
但是,近段有关“官方慈善”的存在弊端、及其应适时退出的呼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周围。
中国红十字会理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王名认为,“公益慈善本来是老百姓的事情,但是现在好像变成了政府的事情,变成了公益组织自己的事情”,他建议政府和慈善组织应该区分开来、划清界限。
而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也认为:慈善事业应“官退民进”,理由是官办慈善成本过高, 短期之内无法解决,但短期内离开官办慈善还不行;建议大的民营企业设立慈善基金会,做好慈善事业等。并坚信,慈善事业完全有理由让民间力量去做。
姑且不评论这些观点,先回顾个事。
由媒体人邓飞倡导实施的“免费午餐”活动,在各地做得风风火火,最终,这场民间公益活动却引领了国家行动。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用于孩子们的营养膳食补助。
“免费午餐”,咋能有如此大的作用?其实,这是民间公益的力量。这个民间公益活动,公开透明,处处晒账,公众信得过,自然就乐意参与。
再联想公信力下降的某些官方背景的慈善机构,该说啥好呢。但是,大家都清楚,像“免费午餐”这样的民间公益活动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民间公益的地位,在政府和公众中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政府呢,也越来越多地向民间公益抛来“橄榄枝”。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最近表示,今年会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这是政府对民间组织最实际的支持”。民间组织当然包括民间公益组织。他说,民政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公益慈善等类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慈善也是一样,民办慈善“进”了、多了,竞争激烈了,“官办慈善”或许就会积极前“进”,打铁还需自身硬,现在这样的慈善危机,也是神马浮云了。
周森
“做好事不能搞些”霸王条款“,我捐款,你就要拿个大牌子,除了慈善本身,还强加别的要求,救助人本身也是有尊严的!”
王名
“政府和慈善组织应该区分开来、划清界限。政府不能成为慈善事业的主体,甚至明确要求企业给其捐款,它的身份应该是监管者、促进者和问责者。”
何志平
“社会慈善事业是”配合“政府政策,不是”排斥“。民间社会慈善事业与政府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应是互补而不是互相排斥。”
叶青
“如果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非常完善,慈善事业也就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完全有理由让民间力量去做。遗憾的是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政府做好了自己的事,民间才有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