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修行书本外育人德为先
日期:2012-02-21 15:49  点击:264

  修行书本外育人德为先

  2012年02月21日           来源: 新华公益

  记者范迎春 “危急时刻,王进喜爷爷扔掉拐杖跳进池子里用身体搅拌泥浆,终于制服了井喷。”“为了早日开工,王进喜爷爷带领井队同志们人拉肩扛,把60多吨重的设备从火车上卸下来搬运到井场。”“那时候缺衣少食,但是大家的干劲儿一点不减。”79岁的赵振均老人讲述当年大庆会战的故事声情并茂,围拢在他身边的十几个孩子听得十分入神。
  
  这是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东湖第五社区“四点钟学校”的一幕。寒假期间,社区志愿者把那些父母上班、家里无人照顾的孩子组织起来,除了辅导功课,还开展多种形式的身心健康教育。
  
  以石油工业闻名的大庆市,多年来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由市文明办牵头,组织和协调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开创了良好的工作局面。尤其是在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中,大庆市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收到了良好效果。
  
  2011年12月,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市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大庆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成绩居全国首位。
  
  大庆市精神文明办公室主任梁华说,通过建立“三结合”网络,使学校、家庭、社会在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安排上相互衔接、教育内容上相互贯通、教育渠道上相互补充,从而形成“无缝链接”的格局。
  
  在大庆市“三结合”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中,学校仍担负主导作用,但更多的是通过“文明校园”“书香校园”“我心中的大庆”等活动,注重课本之外的美德教育、个人修养、文明举止,培育德才兼备的学生。
  
  大庆市祥阁学校有一支“志愿者义务服务队”,经常利用节假日时间到公共场所清理垃圾、宣传环保理念,到敬老院打扫卫生。校长王继伟说:“这些活动使学生们既补充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又增强了公德意识。”
  
  近年来,大庆市建立各级各类家长学校1445所,市妇联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成立各类家庭教育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175场,培训家长15万多人次。

  “家庭是教育的基础。家长既是孩子们的第一老师,也是行为举止的榜样,他们的教育方法和个人的品德修养对孩子们的影响至关重要。”大庆市教育局副局长闫传学说。
  
  东湖第五社区的“四点钟学校”是赵振均退休后创办的。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赵振均发现社区里许多孩子放学和家长下班有个“时间差”,一些孩子无人照管。于是建立了一个流动书箱,组织孩子们看书学习。后来,社区提供了一个8平方米的小屋,到现在已经拥有了一个10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
  
  在大庆市,像“四点钟学校”这样靠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现象蔚然成风。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情况,市妇联组织在利民苑等社区建立了流动儿童服务站,设有课堂、书屋、教室,配专职教师1名、志愿者45名,通过组织家教指导、心理辅导、学后看护等,为流动儿童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友谊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武振杰利用社区居民提供的房舍和“化缘”来的桌椅,带领50多人义务组建了校外辅导站,以前经常聚在一起打斗、泡网吧的孩子们被武大娘一个个“拽”回了辅导站。
  
  多年来,大庆市坚持对未成年人开展各种形式的传统教育,让“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经常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学习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油田历史陈列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励和引领青少年成长。
  
  大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2008年以来,大庆市确定的民生大事实事中,涉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教育资源整合、建设特殊教育发展中心、校园安全综合整治等20多项。
  
  “载体求精、特色出新、品牌创优,大庆市以多种生动活泼的活动为牵引,力争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保持常态化。”梁华说,通过这项工作,大庆市青少年的整体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好转,还涌现出“勤俭朴实、拾金不昧”的进城务工子女多凤蛟,“与贫困斗争、勤奋好学”的农村学生孙雪娇,“发扬铁人精神、勇敢面对人生”的蒙古族少年马弭雪等一批优秀少年典型。(完)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22 10:38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