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是慈善起码的底线
2012年02月14日
去年,从郭美美事件到河南宋庆龄基金会事件,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在刚刚召开的潍坊两会上,政协委员们也对慈善事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为慈善事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公开才能提高公信力
作为政协委员里的“慈善专家”,安丘市慈善总会办公室主任李国花曾经专门花时间对民众的慈善意识做过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市民没有参与慈善活动的意识或经历,对于每年开展的“慈心一日捐”活动,城乡普通居民知道和参与的寥寥无几。
2011年,潍坊市“慈心一日捐”有60余万人参与活动,占全市人口的6.6%,接收捐款3260万元,全市人均捐款数额仅为3.6元。这个结论,让李国花心情沉重,在她看来,这并不是城乡居民缺乏爱心,只是他们对慈善缺乏真实的了解和参与慈善救助活动的渠道和途径。
李国花说,虽然去年的慈善公信力危机并未真实反映在居民们的慈善行动上,但是这种潜在的影响还是应该引起慈善部门的注意,如果不让广大居民了解一个真实的慈善,那么这种对慈善事业的误解还会越来越深,居民们将更不愿意将钱捐给一个受到质疑的部门。
“要想提高公信力,最起码要做到公开公正”,李国花说,“目前从潍坊市开始,各个县市的民政机构都在陆续搞慈善公开,我们安丘慈善总会,也定期公布日常的捐款情况,这一做法也受到了捐献者的肯定”。
但同时,李国花认为,慈善公开并非是简单的公示财务报表,这个太过于专业性,一般的老百姓根本看不懂,因此,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最简单、最直接的慈善公开,虽然考虑到受捐助者的个人隐私,真正的公开还有不少困难,但作为慈善部门,还要想办法进行弥补。
别让捐款者背上包袱
根据这些年的经验,李国花知道,虽然说慈善是全民性的,但是目前善款的主要来源还是企业和团体捐款。但是近年来有一个现象让她感觉很无奈,有些企业家在捐款后都要求保密,还有一些企业家在捐款时显得很小心,生怕自己捐的比别人多。
后来,李国花终于在和企业家们聊天当中,知道了真相。有企业家告诉她,不是自己不愿意捐,而是捐款之后容易惹麻烦上身,一旦捐款数额过大,企业会招来查税、查账等麻烦。
李国花说,曾经有一个市民拿出了100万元,设立了爱心基金,但很快就有人举报他财产来源不明,原因是他之前曾在乡镇任职,而且目前属于普通职工,没有巨大的收入来源。
“我了解这个人,这些钱平时都是省吃俭用攒下来的”,李国花说,出现这种现象,真的让慈善人士很心寒。
安丘市新梅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星梅也曾经参加过不少慈善活动,对于这里面的事情,她也很无奈。“不是企业不愿意捐,确实是里面有很多无奈”李星梅说,“虽然有规定说慈善支出可以免税,但是一旦这样做了,就会有人说你之所以捐钱是为了逃税。”
李星梅建议,相关部门需要出台一些政策,从制度上保障企业家们的捐款行为,不要让大家在捐款时还要思前想后,生怕捐款后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
慈善该纳入政府考核
在谈到慈善事业未来的出路时,李国花认为,公开仅仅是慈善事业最起码的底线,不能把慈善机构所暴露出的问题,全部归结到慈善不公开上,她认为内部的管理、制度的规范、团队的素养都会影响到慈善机构的运作。
她说,安丘市慈善总会2008年成立,可以说目前来说还十分弱小,四年的时间里都是靠员工们自己摸索,没有参加过任何正规性的培训,也没有一套系统的管理办法。
对此,韩玉萍委员也认为,要做好慈善,必须先有一颗仁慈的心,这样你才能去感化大家,带动更多的人去搞慈善,因此,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专业的慈善队伍,是慈善系统的当务之急。
说起目前管理和培训方面存在的不足,李国花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提升慈善事业在政府考核中的地位,目前,慈善事业虽然有一定的重要性,但与经济相比,还没有列入到各级政府考核的指标当中,这就造成慈善处于弱势地位。
“像计生、教育、经济等,很多都列入硬指标当中,各级政府肯定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这上面,慈善在这上面吃亏很大”。李国花认为,虽然将慈善事业放入政府考核中还有些遥远,但是可以先将慈善纳入政府考核的软指标,从而提升慈善事业在政府计划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