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让社会温暖和关怀更多一点
日期:2012-02-09 13:57  点击:201

  让社会温暖和关怀更多一点

2012-02-09          来源:西部网

  元宵节前,湖北咸丰县一位患病三年、久治不愈的六旬老人,为了节约费用供两个孙子读书而放弃治疗,喝农药自尽。读了这条消息,一家人唏嘘不已。在年的喜庆气氛中,笔者几次提笔又放下,几次放下又提笔,如果不为这老人写点什么,心里实在不安。
  
  首先,佩服老人的勇气。
  
  今天这个社会,生存已经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当今人们普遍缺乏的是死的勇气。无论从生活质量或者尊重生命本身来说,幸福生活、健康长寿始终是人们追逐的目标。咸丰老人也为这个目标苦苦挣扎了三年。但当金钱的门槛一高再高,在老人面前高高耸立起来的时候,老人用六十年的农民信心堆积起来的生命价值大厦一下子倒塌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60年以农为生的农民最大的生命价值不会超过六位数,而这,远远解决不了他的病痛——所以他选择了向死神妥协,甘心情愿地放弃生的权利。
  
  其次,敬重老人的睿智。
  
  儿时读过一篇《羚羊飞渡》的文章,当羚羊种群面临生命威胁时,年老体弱的羚羊总是义无反顾地站到第一线,以牺牲自己生命的方式换取种群延续生命的机会。对这位咸丰老人来说,即便是费尽心力,治好病痛,一个六十岁的老农民最多也只能多苟延残喘几年,而真正能够改变一个农民一辈子穷困潦倒命运的,只能靠农民的孙子——那些年轻体壮的羚羊,如果因为给老人治病而耽误了他们的
  
  前途,百死莫赎。
  
  最后,“赞叹”社会救助体系的淡定。
  
  当“读不起书,治不起病,住不起房”成为普罗大众的新式三座大山时,咸丰老人潘起厚的“治不起病”就显得太过平常。可以想象,三年花去的近二十万里饱含了老人多少辛酸无奈的眼泪,饱含了亲朋好友多少叹息同情,也饱含了他们沉甸甸的希望啊——但我们始终没有看到作为民众靠山的社会救助体系的半点“温暖”,是老人“事迹”不够典型还是社会救助体系还在沉睡不醒?只好留给后来人去细细探寻究竟了。
  
  再一次为潘起厚老人鞠躬——希望他下一辈子转世投胎不做农民!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23 12:51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