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用微博来伤害慈善
2012年01月09日
“微博”俨然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力的监管机构,特别是在慈善领域。由此,我们不得不问,真正的“监管机制”存在何用?
1月4日凌晨1点42分,《微博天下》杂志官方微博上发出了一条“免费午餐涉嫌洗钱遭到中纪委调查”的微博,引发了一场关于“免费午餐”是否足够干净透明的网络争论。不过,这一争论并未持续太久,到当日晚间该事件的焦点就已经变成《微博天下》的官方微博,@微博天下涉嫌造谣一事上。
不过,从《微博天下》总编辑“王甘霖”在微博上针对此事的回应来看,@微博天下之所以会对“免费午餐”说些没有根据的话,绝对是事出有因。王甘霖在微博上这样回应:有记者问我,在没有官方证据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通过“微博天下”发“纪委调查”那条微博?答:我和一些网友曾经就“免费午餐”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微博提出质疑,但没有引发大规模微观,也没引起相关部门重视。4日凌晨发出微博后,两小时再删除,才有了“免费午餐事件”,这叫“病毒营销法”。
看到这里,不知读者会有什么感想,对于笔者而言,只能用“哭笑不得”来形容。作为一个捐赠者或者是局外人,针对影响力巨大的“免费午餐”提出一些建议,对“免费午餐”所获取的巨额善款的流量和流向,提出一些疑问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若以“诽谤”作为手段,以引起“微观”作为目的,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
虽然,公益组织的性质决定着“免费午餐”这个组织必须接受群众的监督,但是作为监督的主体,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群众个人都应该以合理合法的手段进行,更何况是一个具有媒体性质的“杂志”。《微博天下》以“病毒营销法”的手段来引起公众对“免费午餐”的关注,损害的不仅是“免费午餐”这一公益组织的声誉,同时也诋毁了自己的声誉,而且对自己声誉诋毁的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1月4日晚间,新浪微博以@微博天下所发微博不属实,且无确凿证据为由,注销了@微博天下的账号。
其实作为“孤陋寡闻”之人,笔者此前并不知悉《微博天下》这一杂志,而今也不关心他“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后果,笔者更关心的是,在@微博天下不实的负面消息经互联网扩散之后,“免费午餐”这一公益组织将会遭遇怎样的命运?中国的慈善业又会面临怎样的质疑?
乐观的来看,“免费午餐”这一公益组织经此一事后,会加速实现善款流向透明度,并尽快实现第三方审计,还自己一个清白,也给众多有意慈善事业的公众一个信心,中国慈善业里的“郭美美”只是凤毛麟角。
悲观而言,即便“免费午餐”这一公益组织能够提供清晰透明的善款流向表,但自“郭美美”之后,对“红十字会”这样的官方慈善机构尚存疑虑的公众,绝不会轻易地相信几张表就能证明“免费午餐”会出淤泥而不染。
更据讽刺意义的是,郭美美对红十字会造成“毁灭性”打击是源于“微博”炫富;“免费午餐”是否涉嫌“洗钱”也是通过微博被爆料,并通过“微博”来洗清。“微博”俨然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力的监管机构,特别是在慈善领域。由此,我们不得不问,真正的“监管机制”存在何用?是否其存在的意义仅仅是为“中华慈善奖”设立100万元的基本参评标准?
即便如此,我们仍希望监管机构在费心设置标准之余,拿出一些精力,监管一下那些关注慈善的“微博”,请使用微博监管慈善的个人,机构,特别是杂志,媒体等谨言慎行,不要为了吸引公众“微观”而伤害本就脆弱不堪的中国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