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轻言民间PM2.5检测没价值
2011年12月30日
近一周以来,广州又现严重灰霾天气。环保部门拟明年开始监测公布PM2.5数据,但民间组织已开始立即行动。“我为祖国测空气”近日传到了广州。这个由国内着名的环保NGO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发起的活动,赠给广州公益环保组织“拜客广州”一台便携式激光粉尘检测仪,下周开始,广州民间的PM2.5检测就要启动。(据12月24日《羊城晚报》)>>>
对于民间的PM2.5检测,广东省气象局的一位专家日前大泼冷水,称官方每台专业检测仪器要70万元,“不知道这台2.5万元的仪器是检测什么的”,他认为,“民间检测没什么意义”、“完全是儿戏。”对此,拜客广州表示:“民间检测的仪器的确没官方精确的仪器准,但民间的行动绝非儿戏!”
窃以为,官方大可不必对民间PM2.5检测耿耿于怀甚至大泼冷水,尤其是对于民间的空气检测等环保行动不可轻言没有意义、将其斥为“儿戏”。
不管是放诸国外还是国内,民间组织的环保行动都是唤醒民众环保意识、监督政府重视环保工作重要力量,是环保大业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从既往诸多重要的环保行动中可资佐证。近期热议不断的PM2.5细颗粒物的检测问题及其知识的普及,其实也恰恰得益于民间力量的一系列环保行动。甚至,政府对PM2.5检测的一系列积极进取的姿态和措施,也跟民间力量的勃兴和行动不无关系。可见,民间组织(力量)对空气、环境的检测等具体行动,当然还包括观念普及、知识的传播等等,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水平,也在客观上对环保各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空气质量检测、环境保护工作,本不该也不可能由官方垄断。环保工作牵涉甚广,是攸关全民的公益事业,官方不仅不应有“独家垄断”之念,相反应该借力于民间行动的力量,如此才能更好地搞好环保工作。当然,事实上民间环保力量也对政府环保工作构成了不可或缺的有效监督。
PM2.5空气微粒的检测及其数据信息披露等也不应被官方垄断。固然,民间检测因条件或技术的限制,其数据或与官方数据存在差距,双方甚至在一些观念上、实际行动上也有分歧,其实这没什么。一者,现行法律、法规当中似乎并无限制民间检测数据公开发布的条款,也即民间检测不违法;二者两种数据的竞争恰利于辩别真伪、优胜劣汰,促进检测更科学、数据更准确。实际上,官方还可以对民间PM2.5检测等环保活动给予技术支持、业务指导,甚至将民间检测数据、民间行动纳入官方的数据收集范畴之中,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整合社会环保力量,从而对大大推动环保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