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2011年终盘点之机构变革
日期:2011-12-27 13:54  点击:211

  2011年终盘点之机构变革

  2011年12月27日             来源:公益时报

  2011年,对于中国的慈善组织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
  
  今年6月,郭美美将她的包在微博上秀了秀,便引发了中国慈善领域的一场风暴。这场风暴先是席卷了中国红十字总会,之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河南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众多慈善组织被逐一卷入。
  
  不论是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博爱小站”项目、青基会的中非希望工程项目、河南宋庆龄基金会捐款放贷等事件,一切的质疑和问责,都指向慈善机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庆幸地是,危机中也孕育着机遇,对于中国的公益组织而言,此番“危机”更是发展的大好契机。
  
  危机中酝酿改革
  
  虽然中国慈善事业尚未完全摆脱“郭美美”、“卢美美”、“尚德门”等事件的影响,多家大型的公益组织也承认受这些事件影响,2011年的筹款额度并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但令人仍然充满振奋和期待的是,众多的慈善组织已经不再将目光投向外界,去抱怨或者指责网络信息的泛滥和网友的非理性,而是将眼光投向内部,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并且采取了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机构透明度等种种措施。
  
  中国红十字会的“变革”最引人注目,郭美美事件后,中国红十字会痛定思痛,开始着手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直指机构的公信力、透明度的建设。
  
  尤其是最近两个月来,中国红十字会内部多次传出加强改革的声音。在12月7日和8日举行的中国红十字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中国红十字总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在工作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改革思路,提出将红会纳入国家发改委综合改革试点等多项措施。
  
  另外,中国红十字总会还呼吁各级红会开通微博,做好信息披露,做好与公众的沟通;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更是呼吁要选择好省级红会的常务副会长,不看年龄看能力。这些举动都在表明红会正在变革当中。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则声明加入《公益与商业合作九大行为准则》,承诺向社会公开商业合作内容。
  
  面对公益行业和同行慈善机构变革的压力,越来越多的慈善组织开始加入到变革行动之中。
  
  势在必行之路
  
  对于中国慈善事业的未来发展之路,业内人士认为,慈善机构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独立性和透明度。
  
  郭美美事件之后不久,2011年7月,民政部发布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015)》,对“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慈善事业的重点任务有轮廓性的描绘,较为引人注目的表述有,“引导公益慈善组织公平、有序竞争”,“完善捐赠款物使用的查询、追踪、反馈和公示制度,逐步形成对慈善资金从募集、运作到使用效果的全过程监管机制”。应该说,如果这些目标实现,则当前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诸如中国慈善的信任危机、民间慈善的准入门槛、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角色,都将顺势得到解决。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建议,慈善机构要重新恢复公众的信心,一方面需要自律,通过完善治理结构、提升公开透明度和管理效率恢复公众的信心,另一方面也需要来自政府的监督、公众和媒体的监督及独立第三方的评估。只有如此,才能恢复公众的信任。仅仅公开透明是不够的,公开透明只是基础。
  
  中国慈善组织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且不论现在慈善组织改革的结果如何,首先在姿态上,他们给了公众以希望和信心。

  案例三、河南宋庆龄基金会的商业运作
  
  
  对于慈善机构应该采用何种方式增值保值,目前相关法规条款并无详细规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无论什么人都不能违背慈善组织的使命和宗旨,从中谋求个人利益。
  
  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隶属于河南省统战部,是一家成立于1992年公募基金会,其注册业务范围是“募集发展资金,资助儿童、文教、科技和福利事业”。
  
  据报道河南宋基会2010年末,资产已近30亿元,在全国两千多家慈善基金会名列第一。在该榜单上,河南宋基会已三连冠。2008年15亿元、2009年21亿元。
  
  河南宋基会,获得捐赠收入同样高得惊人。其2010年捐赠收入逾10亿元,全国第一,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将近两倍。而其募捐能力也强大:2009和2008年,河南宋基会分别募得6亿元和8亿元。
  
  然而,在公益支出榜单上,河南宋基会却名落孙山。
  
  《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70%,也就意味着河南宋基会2010年和2009年公益开支必须达到4.2亿元和4.8亿元,而实际情况却仅仅只是1.4亿元和8000万元。
  
  河南宋基会为何在筹集资金方面表现如此抢眼?2011年9月份有媒体爆出,河南宋基会利用公益资金炒豪宅牟暴利,并用善款放贷。
  
  据报道,2005年,原河南省副省长、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主席发起名为“郑州新区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公益项目,活动中心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活动中心等几十个场所。占地222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总投资八亿元,由河南宋基会承办。而六年过去了,该项目用地缩水到只剩1/5,其余部分则变身豪宅。
  
  十余年中河南宋基会数十亿元“善款”掌控在骨干员工控制公司中,公司与宋基会没有任何股权关系。
  
  据年检报告显示,成立十年来,河南宋基会投资的资产总额已从初时的千万,增长到了现在的3.5亿元。除了2010年实现266万元的净利润,之前十年一直以亏损为主。据了解,大量资金都在“应收款项”科目下面--简单来说,就是已被借出。
  
  据相关媒体报道,这些资金流入诸如河南宋基投资有限公司这样的,以现任河南宋基会秘书长张悍东或下属员工们为股东的各种“宋基系”公司,除了进行各种投资业务,甚至还有大量资金被用于放贷。
  
  在十几家宋基投资相关公司历年的年审报告,几乎所有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两个科目,金额都非常巨大,少则数千万,多则数亿,但其他科目的金额,相对都比较小。
  
  对照这些公司的年审报告里的明细记录,可以看到许多借进来的钱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河南宋基会,而最终资金的去向则是五花八门,分布在房地产、钢铁、计算机网络、商品贸易等诸多领域。
  
  河南宋基会那高得让人费解的捐款收入,其中一部分便来自于此,这也是河南宋基会的一种“商业模式”--基金放贷,捐款付息。
  
  之后,又有媒体爆出,河南宋庆龄基金会以医保之名在农村“吸金”。通过“公益医保”项目,在农村地区向农民吸金,涉嫌变相进行高息揽储。
  
  对严重偏离公益慈善事业的种种商业行为的种种质疑一时间让河南宋庆龄基金会一度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于佳莉)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27 19:58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