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2011年终盘点之政策破冰
日期:2011-12-27 13:51  点击:211

  2011年终盘点之政策破冰

  2011年12月27日             来源:公益时报

  利好政策落地 迎来慈善暖春
  
  2011年政府支持公益事业的坚定决心从纷纷落地生根的政策、条例中可见一斑。“利好”政策不断涌现,无论是中央“出品”,还是地方“监制”,公益慈善的导向越来越明晰,公益慈善事业前行的道路也将越来越平坦宽阔。
  
  2011年1月5日,《公益时报》率先发布消息:李连杰壹基金已经在深圳市民政局成功注册为公募基金会,其注册名称为“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的成功注册意味着壹基金从此具备独立的法人身份,可以独立向公众募款、自主决定善款用途和运作,成为中国首家成功转型的民间公募基金。
  
  这件事,意义深远,且仅仅是个开始。
  
  3月10日,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接受中央电视台“直通大会堂”节目采访并与瓷娃娃项目负责人王奕鸥连线探讨“如何让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
  
  3月29日,李立国一行考察民间组织“瓷娃娃”。当日,北京市民政局为瓷娃娃项目颁发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瓷娃娃项目正式更名为北京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
  
  瓷娃娃的成功注册让无数翘首盼望的草根NGO欢呼雀跃。
  
  三个月后,2011年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上,李立国明确表示,民政部门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履行登记管理和业务主管一体化职能。这意味着上述三类社会组织将可直接登记,改变之前的双重管理门槛。
  
  彼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曾分析,“民政部又提放开登记的事,说明三个条例的修订过程很顺利。”在此之前,民政部已经就我国民间组织管理的三个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进行了修订并提交国务院法制办。对于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放开直接登记是修订的内容之一,如获通过,一刀切的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将被打破。
  
  盛夏时节,一位叫郭美美的小女子为勇往直前的中国公益慈善吹了股寒风,红会头疼是自然,连带着的是让公益慈善也仿若进入冬季。
  
  7月8日,民政部就《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7月15日举行的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上,民政部正式发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明确了今后五年慈善事业发展目标。
  
  社会各界及一些业内人士纷纷猜测,此《纲要》的出台与郭美美事件多少有那么点关系。真相如何,无从知晓,但《纲要》的内容才是热爱公益慈善之人所关注的。
  
  如果说这份《纲要》是一剂强心针,那生机勃勃的民间慈善正是2011年的另一道风景。从“微博打拐”到“免费午餐”,各种民间慈善撩拨着公众对这个领域备受考验的信任。
  
  10月26日,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人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惠及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学生。
  
  从“免费午餐”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舆论普遍认为,民间探索引领了国家行动。然而,从另一个角度其实可以看到国家对公益慈善的鼎力支持。
  
  这一年,社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工人才亦得到更进一步重视。
  
  11月8日,民政部等18部门和组织颁布《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12月22日的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会议上,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指出,《社工意见》是中央层面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出发,制定的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社工意见》的发布实施,是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入了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
  
  2011年的最后一个月,12月16日,民政部正式向社会发布《公益慈善捐助信息公开指引》。这一《指引》旨在为各类公益慈善组织和机构公开信息提供指导性规范,为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参考性文本,为社会和公众了解、获取和监督慈善捐助信息提供参照性标准,从而增强慈善捐助信息的透明度,提高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引导公益慈善资源的有效使用,推动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事实上,早在2011年两会期间,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便表示,民政部正在起草关于慈善捐赠透明的指引办法,进一步规范慈善组织和慈善行为,积极引导推动慈善的公开、透明。年终岁尾,终是履行了承诺。
  
  回首2011年,展望2012,《慈善法》并不遥远,希望就在前方。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27 19:52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