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名称: | 北京市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 |
机构简称: | 工商注册/门头沟工商局 |
机构标志: | ![]() |
网址: | http://www.facilitator.ngo.cn |
长期需求: | |
志愿者招募,尤其是文艺方面;图书、家具捐赠;
| |
注册性质/机构: |
工商注册/门头沟工商局
|
机构宗旨: | 协作者通过开展劳工能力建设、社区反贫困、政策倡导等活动,使劳工在参与中,逐步由受助者变为服务者,实现赋权与发展的目标,促进中国城市化与和谐社会的发展。 |
项目介绍: |
现行项目
已完成项目
即将开展项目
|
机构简介: |
机构简介北京市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诞生于2003年春天,是一家致力于赋权劳工,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建设的独立的本土化非营利民间组织,以“团结协作,助人自助”为组织理念,希望通过开展劳工能力建设、社区反贫困、政策倡导等活动,使服务对象在参与中,逐步由受助者变为服务者,实现赋权与发展的目标。 2003年春天,“协作者”会同香港乐施会、美国福特基金会、中国疾病防控中心等伙伴,紧急启动“北京外来工预防非典型肺炎暨减灾能力建设”救援活动,向急需救助的边缘劳工、流动儿童、妇女以紧急发放实用防护用具、健康指导手册为载体,普及健康减灾知识,协助社区、单位人员与劳工骨干建立互助自救机制,同时,与劳务输出地政府合作,探索共同维护当地在京及返乡劳工抵御疫情灾害的减灾方式,并针对受益人群骨干开展参与式减灾培训,探索针对流动人口的减灾及能力提升服务工作。 基于相信边缘人群具备自我发展的潜能力,以及应获得公平的权利,并留意到社会及组织对灾害管理知识及人才的需求,2004年10月,“协作者”发起创立了”灾害管理志愿者网络”。该网络致力于培育中国本土灾害管理志愿者,探索动员民间力量参与灾害管理的本土化模式。通过培训、定期沙龙经验分享及参与紧急救援实践等活动,提升志愿者及草根组织的灾害管理能力,建立以北方为主的灾害管理者志愿者服务网络,并推广强调以人为本及可持续性发展的灾害管理理念与手法。 “协作者”对社会突发公共灾害予以紧急回应,同时,也向遭受身心伤害或处于生活困境,比如遭受虐待、突发疾病、长期失业等的劳工开展法律援助。“协作者”每周定期为劳工举办法律、心理、职业安全与健康、联谊、文学文艺培训等各种类型的能力建设活动,并组织劳工骨干建立维权、文艺、健康等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小组,开展同伴教育,在参与中发现和培养具有领袖潜质的劳工骨干,提升劳工自我组织、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能力,并定期深入到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外来人口聚居区,进行面对面服务。 “协作者”在实施具体的项目服务的同时,更注重公民教育与政策倡导。在服务过程中,深入基层,倾听记录服务人群的意见与需求,“协作者”正式出版《打工时代》系列丛书,作为中国第一套面向打工群体的社会纪实性与实用指导性相结合的杂志型系列丛书,以“记录边缘历史,塑造打工劳工文化”为己任,希望能够通过这套丛书让打工者以自己的声音表达出他们的现实处境和需求,将《打工时代》变成一个将无数打工者的声音汇聚成一个群体的声音,为打工者提供展示他们自己的现实与梦想的平台,以改变当前主流社会对民工话题的研讨日渐兴盛,而被关注对象沉默不语的奇怪现象,让社会了解打工者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现实需要,让制度安排更贴近他们的需求。 2004年6月,“协作者”会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办召开了首届全国农民工职业安全与健康权益保障研讨会,11月会同经济日报农村版、加拿大国际发展署公民社会项目共同主办“农民工公共政策改革与服务创新研讨会”。 “协作者”希望以全国性研讨会的形式,为政府、农民工、学界、NGO及媒体之间提供一个平等对话、相互交流的平台,探索形成不同部门领域间的合作、对话、交流机制,为社会公共政策创新提供现实依据,持续性地推动劳工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在以往的一年多时间中,“协作者”的服务使41782人直接受益,并荣获共青团北京市委等部门颁发的2004年度“创业青年教育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未来,“协作者”致力于成长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民间组织,探索服务实践与政策倡导、志愿者成长和草根组织培育相结合的组织模式,为培育愿意投身劳工发展工作的青年志愿者,推动中国公民社会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
在中国的历史: | 2003年3月诞生 |
北京市协作者文化传播中心
日期:2005-12-20 11:20 点击: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