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仅拥有11个蓝天,这一数字是6年来最低的
离2008年奥运会只有两年时间了,北京仍在努力落实申办时所提出的“绿色奥运”承诺,但同时,还需要满足市民日渐增长的物质和消费需求。
3年前,北京宣布了其承办奥运会的宏大计划,承诺北京将成为绿色城市,达到世卫组织的平均空气质量标准。但这些承诺正在受到经济快速增长的威胁。事实上,北京要变成环境友好型城市的愿望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挫折。
在2004年“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评比中,北京列第4位,而2005年却下滑到第15位。欧洲卫星机构去年9月发布的报告指出,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拥有世界最高级别的二氧化氮含量,这些污染主要是由发电厂、重工业企业和车辆排放引起的,长时间吸入这种气体将引发严重肺病。
去年11月初,随着空气污染指数上升,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达到危险水平,这意味着户外活动将损害健康,市环保局劝居民留在家中。11月份也是燃煤季节的开始,这段时间北京污染最重。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环境污染的消息似乎并未停止。据环保局监测,北京今年1月仅拥有11个蓝天,这一数字是6年来最低的。
从2000年开始,市政府已将1000多个重工业企业和发电厂移出城市范围,同时逐渐引进天然气用于工业用途以减少对污染较重的煤炭的依赖。去年,全市4000辆老式且污染严重的公共汽车和3万辆出租车被停运,取而代之的是执行新的更严格的污染控制标准的车辆。
尽管政府一直努力削减城市工业污染,但北京的空气仍然污浊。媒体和环保专家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的建筑工地。为尽快转变为现代化城市,北京对旧居住区进行拆迁并开始了大规模城市建设,每年有1亿平方米的住房开工建设。专家估计,建筑工地的粉尘占到空气悬浮颗粒物的20%―30%。另外40%是由越来越多的车辆引起的。尽管新的机动车排放标准将在2010年全面实施,每辆汽车所减少的污染仍赶不上汽车数量增长的速度。
市政府并没忽视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同时也意识到阻碍居民消费期望的危害。市领导承认,很难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目前,北京市并没有限制人们购买汽车,而是寻求改善公共交通、鼓励人们购买小排量汽车等方法。▲
(摘自2月11日香港《亚洲时报》,原题:北京试图在2008年前清洁大气,作者安东内塔·贝兹洛瓦,王希译)
相关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文章:绿色奥运 北京的难题 |
与上述工程相比,实现“绿色奥运”的承诺、按修订的规划使北京成为一个适合居住的城市,则要困难得多。
奥运会无疑是展示中国的机会,奥运场馆将于2007年底竣工,其他大型工程也将在开幕式前几个月完成。但能否达到“绿色奥运”的目标,现在还无法确定。
北京正在努力改善环境。一些工厂要迁走,另一些工厂要关闭。成千上万的高污染卡车和出租车将被低污染车代替。去年,北京人还欣喜地看到,全年共有227个“蓝天日”。
不过,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环境办公室最近一份报告称,尽管“蓝天日”有所增加,但北京的标准却明显低于美国。而且,“极其不利健康的污染”天数从前年的5天增加到17天。
北京私家车的数量已接近300万,这抵消了卡车和出租车更新换代带来的环境改善。私车数目的剧增困扰着这座城市,而解决的方案则是新修道路。畅销书《城市故事》的作者王军(音)说,“这基本上是用洛杉矶的模式来解决纽约的问题。”
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黄艳(音)在谈到“宜居城市”时说:“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新的概念。”北京市长王岐山今年早些时候在讲话中说,公众抱怨的热门话题“总是垃圾、污水、公厕和交通……”▲
(摘自8月28日《纽约时报》,原题为“北京2008的追求:变得适宜居住”,作者都格·康特,于乐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