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中国“灾区义工”谭瑞霞的志愿故事
日期:2014-04-15 17:15  点击:6364
    新华网济南4月15日电(记者张志龙)“这是羌族小伙子陈青松, 5·12 汶川大地震后从四川茂县来山东潍坊上学,我给他请了音乐老师;这是索南拉藏,多俊的姑娘,青海玉树地震父亲去世,来我家和女儿住一张床;那是索朗恩波,四川雅安地震住在三十七部队医院,我打地铺照顾……”

    在53岁的谭瑞霞家——中国北方城市潍坊市区一间8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谭瑞霞拿着一厚沓地震灾区的照片,一张一张地翻看着,和记者分享她当志愿者的经历。

    这位个头不高、有些健谈的中国妇女,因为屡次在地震灾区做志愿者,而被一些网友称赞为“灾区好义工”,也多次获得了“全国优秀志愿者”“山东省道德模范”等国家和省市级奖励。

    谭瑞霞第一次去地震灾区做志愿者,是2008年汶川地震。地震当天,在甘肃兰州当军人的儿子给谭瑞霞来了个电话,说自己要去四川参与救灾行动。“我看了一晚上地震电视直播后也坐不住了,寻思我这个年纪做饭照顾人都行,我得去。”谭瑞霞回忆说。

    2008年5月13日,一番考虑后,谭瑞霞在傍晚时分带着100个当地面食“火烧”、二十多斤黄瓜和8000元现金,挤上了去往地震重灾区之一绵阳市的火车。

    在绵阳体育馆救助点,她见到了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她和其中几个人一起租车去了安县,那是去往地震受灾最为严重的北川县擂鼓镇的必经之路。由于道路损毁严重,在安县下车后,她们不得不步行去擂鼓镇救灾。

    “步行去擂鼓镇、曲山镇的路上,我带的火烧和黄瓜就分得差不多了,当时物资缺乏。”谭瑞霞回忆说,“分完黄瓜,还有两个孩子怯怯伸手,我拿不出别的东西,心酸得直流泪。”

    这一次,谭瑞霞在灾区呆了29天,抬伤员、搬运物资、照顾老小,回来前把钱全捐给了当地红十字会。

    自那之后,谭瑞霞曾五进汶川,三去玉树,又去了雅安、岷县地震灾区,谭瑞霞做灾区义工的经验越来越丰富。

    在中国,志愿服务一般被称作“做好事”,谭瑞霞做好事并不始于汶川地震。

    38岁的李子红是谭瑞霞住胡同时的老邻居,患有“小儿麻痹症”,至今行动仍靠轮椅。在李子红记忆中,自己七八岁时父亲年纪就很大了,母亲、姐姐也有残疾,一家人都行动不便,家里比较困难。

    “谭大姐帮我家挑水,给我家送菜,对象是谭大姐给找的,结婚都是谭大姐操持的。”李子红说。

    在谭瑞霞看来,帮助别人、志愿服务不是富人的专利。“别人困难的时候,你买个馒头给他,他也会记着你的好。”谭瑞霞说。

    在潍坊当地,以谭瑞霞名字命名的“谭瑞霞志愿服务队”2013年成立,陆续有几百人加入服务队和她一起做志愿者。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5/12 22:19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