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师大学子支教生涯:听志愿者讲述梦想的故事
日期:2014-04-28 16:18  点击:6244
 

李名静为八年级的学生上思想品德课程。渤海早报记者游思行摄

  渤海早报讯:在稚嫩的生日歌中,天津师范大学支教团成员、该校研究生李名静收到了人生23个年头来最好的生日祝福。4月25日,天津师范大学赴定西采访慰问团给她送上了蛋糕,但是比这份远道而来的礼物更珍贵的,是簇拥在李名静身旁的学生们,他们惊喜地一起高喊着,“李老师,祝你生日快乐。”

  天津师范大学常川希望学校坐落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那里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最大的困难是缺少水源,当地村民生活用水和饮用水的唯一来源就是窖水。自2002年开始,天津师范大学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招募校,在距离天津千里之外的甘肃定西,研究生支教团开始了他们的青春接力行动。

  四月底的甘肃定西忽然飘起春雪,温度直降零下。天津师范大学第1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该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3级研究生李名静踏着半尺厚的积雪走进常川希望学校,开始了新一天的支教生活。生于1991年的她是此次支教团9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位,4月25日是她的23岁生日。从去年8月底赴定西支教以来,她已经在该校义务支教9个月。她主要的工作是三四年级的音乐课和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李名静是一名天津女孩。“我感受最深的是城市里的孩子接受的资讯信息量很大,而山里的孩子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我能做的就是通过支教,启发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当天雪落黄土坡,但是孩子们一早5点就起床了,打着手电筒、踩着泥泞的雨雪,翻过一座或两座山头来上课,到教室时鞋子、裤管都湿透了。尽管课堂上,孩子们还时不时冒出方言,回答问题时也低着头显得有点没信心,但他们举着手告诉李老师:“受教育能促进人的发展”。尽管定西被称为“陇中苦脊”,但当地多数家庭仍然坚持让孩子们上学,相信教育改变人生。

  像李名静这样的支教老师们,也都努力在支教工作中激发孩子们的潜能,让他们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比如,李名静会在课堂上运用角色扮演法、组织模拟辩论会,让孩子们真正爱上学习。她还时常会在课堂上拿天津的人和事举例,播放视频带孩子们扩展视野。

  据悉,十二年来,天津师大共计输送125名优秀研究生前往甘肃定西、重庆开县、新疆哈密等地开展支教工作,先后服务包括天津师范大学常川希望学校在内的十余所中小学。他们承担了所在学校小、初、高各阶段课程的教学任务,累计授课约42720课时,教授当地学生约13350人次。此次,渤海早报作为采访慰问团成员首次探访大山里这群令人感动的志愿者和他们可爱的学生,讲述一个个梦想点亮微光的故事。(记者邵隽)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5/12 23:28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