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八月十一日陕西定边寻访日记
日期:2007-08-16 13:55  点击:440
休息了一晚,我们踏上了第二天的寻访征程。寻访第一家的路上我们就遇到了重大的挑战,但其实真正挑战的是我们的司机师傅。由于前几天连续下雨,路上泥泞不堪,但司机师傅仍然凭他高超的技术把我们带到了深处山区的王文军的家里。

    走进院子,一间破旧不堪的土方进入我们眼帘,王文军刚从地里干活回来的老父亲告诉我们,这已经是危房了,幸亏村里帮他们整修了一下,不然都不敢住人。当我们问起筹集学费的事情时,王文军感慨地告诉我们家里已经把猪买了,但还是只能凑到1000多块钱。临走的时候,他父亲一个劲儿的感谢我们,感谢国家的政策,说帮了他们大忙。   

    接着我们去了刘凤鸣的家。她家可真是一个知识分子之家,姐姐凭借优异的成绩,以及某企业的资助,已于西安交通大学就读。小叔是第四军医大学的研究生,刚刚毕业。弟弟在高中的成绩也很不错。但是由于要供多个子女读书,家中已负担不起。但父母的思想很长远,只有读书才能有好处路,所以无论如何都要供孩子上学。
 
    我们寻访的第三家是王会东。途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意外,车子后轮爆胎了,有时多亏司机师傅娴熟的技术,我们才能继续后半天的寻访,今天司机师傅真是功不可没啊。王会东的家算是我们寻访目前为止最破旧的房子了,只有一间小破屋孤立在崎岖不平的土路的尽头。家中只有父亲一人,但就是这样的家庭,父亲还坚持要让两个孩子都上学。王会东的大哥在美术学院学美术,一年要花费一万七左右,小弟还在上高中,今年王会东又考上了大学,我们的资助和国家的助学贷款对于他们来说可谓雪中送炭。

    我们带着沉重的心情来开了王会东的家,朝着考上西安交大的李新春家里进发。走进他家园子,才得知李新春已经去报到了。他父母告诉我们,由于不知道有绿色通道,国家助学贷款这些政策,他们是问亲戚借了钱供李新春上学的。两位老人不会写字,但是村里干部也表示会积极帮助他们完成贫困证明信,确保让国家的政策真正的落实,帮助到这个贫困的家庭。
 
    之后我们去了同一个村的惠瑜和李星旺家里。他们家都还保留着窑洞的形式,这是我们几个城市里的孩子第一次见到窑洞,当亲身体会到窑洞的冬暖夏凉以后,不禁感叹中国人民的智慧。两家的家长都有病在身,家里经济来源都比较困难,子女又多,问亲戚朋友也借了,家里实在再是拿不出来了,但对孩子上学的态度都很坚持,李星旺的母亲甚至表示她不治病了,也要让孩子上学。

    当夜幕降临时,我们匆匆赶去今天最后的寻访对象卜崇娜。但其实卜崇娜也不在家,在县城给别人补习。同行的吕老师告诉我们说她这个村子就比其他几个村子穷,因为这里的土地是沙碱地,种不出庄家来,特别困难。当我们站在昏黄的灯光下跟卜崇娜的家人道别,我们结束了这天的寻访。
 
    寻访了两天了,我不禁惊叹这么多的孩子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还能学成这样,考出如此好的成绩,同时令我感动还有家长那份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的读书的决心,我真的很高兴能帮助这样的家庭。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18 20:15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