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张斌:一个“另类”孝子的心路历程
日期:2006-11-16 13:43  点击:210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游子不能经常陪伴在父母身边尽孝。然而,在父母百年之后,悔恨、无奈常常涌现心头,成了一种永久的痛。合肥的张斌就是其中之一,他见养母最后一面时,老人已经去世。思亲之情日夜折磨着他,他突发奇想建立了一个网上纪念馆,为自己心灵找到寄托的同时,也给有同样感触者找到了“倾诉”哀思的场所。

   昨日,记者在省城胜利广场的一栋高楼里,见到“另类”孝子张斌,体验了他的孝心旅程。

  慈母早去: “报恩计划”成了空

  1966年,张斌出生在大别山深处的岳西县。由于家庭成分不好,他一出生就被寄养到乡下大伯家。

  收养了张斌,大伯大娘打消了再生育的念头,像待亲生孩子一样呵护着他。

  张斌读书后,家里生活更加拮据。为凑齐学费,大娘每天翻山越岭,采挖药材,然后拿到几十公里外的收购站去卖。一次,大娘为采摘悬崖上一株药材,一脚踏空重重摔下,因没钱看病,落下终身残疾。张斌望着病床上的大娘,泪水打湿了双眼,他心里暗暗发誓:大娘,你就是我的亲娘!长大后我一定报答你。

  张斌非常争气,通过努力考上大学,后成为一名公务员。2003年春天,为了让大伯大娘过上好的晚年生活,他辞去公职,只身到南京创业。正当他准备实施自己的“报恩计划”时,2004年8月上旬,工作中的张斌接到电话:大娘病重!非常想你,速回!这个消息一下子让张斌楞住了。他知道,大娘平时有病从不让人说,怕影响他工作……等他飞奔到家时,堂屋内,大娘静静地躺在床上,睁着双眼,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无以报恩: 把“大娘”带在身边

  处理完大娘的丧事,张斌临走时,把大娘的照片小心翼翼地装进包里,又拿出相机,把老人曾经生活的房子、曾经侍弄过的菜园以及墓地留在了镜头中。

  在一次搬迁办公室过程中,他将大娘的几张照片弄丢了。为这事,他几天都茶饭不思。一位做网络的朋友对他说:“你在网上给伯母建个纪念馆,那样就永远不会丢了。”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20多天后,张斌以“天堂里的母亲”为名,在朋友的帮助下建起了网上纪念馆。张斌把大娘的40多张照片全放了进去,同时还给老人写了几千字的生平简介。此后的日子,张斌每天总要“走进”纪念馆,他看着大娘,大娘也微笑地看着他,他觉得老人还和自己生活在一起。

  有时候,工作上遇到烦恼和挫折,张斌还会把心事一股脑儿说给老人听。

  网上尽孝: 化解游子思亲苦

  2005年8月,张斌回到合肥。在新的环境,张斌仍像在南京一样,每日连线天堂,与老人谈心。

  一天晚上,他在宿舍内打开电脑,向“天堂里的母亲”诉说思念,“娘,今天是冬至,孩儿工作太忙,无法回家在你的坟头添一捧土,在这里儿子给你上香了!”这一幕恰好被好友陈俊飞、王亮看到,他们的母亲也都离开了人世,长年漂泊在外无法表达哀思,成了两人一块永久的心病。他们忙问纪念馆是谁给做的?听完张斌的介绍,他们茅塞顿开:“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游子无法回家尽孝呀,大家都建一个网上纪念馆多好!”可建一个馆需要2000元,这可不是谁都能承受的,如果能做一个祭网,免费供大家开设纪念馆就好了。这一晚3个人都没睡,建祭网的梦想开始萌芽。

  写策划书,物色网络公司。今年2月,祭网终于全面完工,顿时引起关注,每天注册的会员达二三百人。可没想到由于访问量太大,10多天后祭网就瘫痪了。花费1个多月时间,斥资5万元建起来的祭网刚运行就要夭折,张斌陷入沉思之中。经过努力,今年4月1日,他又新建了一个祭网。

  更大目标: 将祭网开遍全国

  “无意中看到祭网开通的消息,万分感激。我母亲不久前去世,悲恸的心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几乎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大学毕业数年我一直在北京打拼,母亲生病期间没有尽到孝心,一直愧对她老人家。今年,我终于打算回家陪伴老人,结果她却永远离开了我……谢谢你!现在我终于可以常和妈妈说说话了!”这是新疆乌鲁木齐市刘先生给张斌的电子邮件,像这样的信他每天都要收到很多。

  在各地网友来信来电的鼓励和感激中,张斌觉得自己的付出特别值得!

  如今,张斌又有一个更大的目标:凝聚所有对祭网有共识人的力量,把祭网开遍全国,让每一个生命的故事在这里永久流传!(付艳、袁星红)

来源: 新安晚报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18 02:32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