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后殖民地时代的“奴才思想”[转载]
日期:2006-10-18 16:22  点击:329

 上海阿蔡

    某日,翻阅报刊杂志,见一词汇:“后殖民地时代”。在含有这个词汇的文章中,作者抨击了某些社会现象后指出:在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解放之后,一些人的殖民地时代的奴才思想,不是随着殖民地的统制者的离去和消失而不见了。在他们的心里,永远有着一种媚外的思想,其殖民地时代留下的甘愿接受殖民统治的奴象,会在殖民者撤离之后永久地存在下去。

    而另一方面,在“后殖民地时代”(这也是国际性的问题,各国家民族独立解放之后的问题),国家虽然解放了很多年,甚至几十年过去了,但外来的殖民思想侵入依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同时,由于这种客观的原因,还会从多方面培养出新的殖民地思想的奴才。文章大概说了这样的意思:虽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外来殖民思想的侵入依然存在。

    不知道,当我讲述了这件事之后,不知道读者们是怎样想的。我相信: 在当前的中国,肯定还会有许多人对“后殖民地时代”这个词汇的感觉还是比较陌生的。那么,究竟有那些是属于那种“后殖民地时代”的现象呢?我们可以依据上面的话语中来看,大致可以这样来看出:除了积极享受外来文化与物质的产品这个因素之外,那些举止异样的,特殊的,更是将所有外来的东西视为神圣不已,且不顾一切地排斥自己国家优良的文化思想和美好道德品质的人,以及那些只顾全盘西化的呐喊者和实践者,在这些人中会具有较多的后殖民地思想的奴才象。总之,就是殖民地的统治早已成为历史了,但殖民地思想还是会通过各种途径输入,而被输入的国家里依然会有人去发扬光大那种殖民地的奴才思想。

    后殖民地时代的殖民地思想,与那种奴才思想的现象的分析很有意思,上面我们仅仅是归纳了某些具有特征性的现象,而在实际生活中则会有更多的发现。假如我们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看到的,某些崇洋媚外的思想现象归纳一下,也可以看到另一种外来文化介入的不容忽视的严重性。其外来文化中的腐朽思想的介入,不亚于“殖民地时代”的思想入侵,因为,这种入侵不需要“舰炮政策”的硝烟炮火的战争侵略的帮助,一切都在合情合理的“易货贸易”中交往而来。还有的是通过文化生活,影视艺术等方面的出版发行的交流中输入和引进介绍过来的。

    当国际化日益密切的时候,当国际接轨更加频繁的时候,“后殖民地思想”的入侵也会更加快速地到来。因此,我们也可以判断,“后殖民地的思想奴才”也会有更加增多的可能。比如“多元化”的提倡就是一个很好的借口。因为,“多元化”可以有更多的自由,而人们普遍是喜欢自由的,所以在以自由为口号的倡导下,人们很容易被迷惑地丢掉自己国家的传统美德,丢掉自己国家的伦理道德的观念!至于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先进思想嘛,则更容易被一些人所反对和抛弃。比如,很多我们国家本土的优秀的东西与良好的社会道德思想,都会被认为“不利于国际化”等等!
 
    可惜的是,我们的思想意识形态的主管部门很少研究这种现象。因此,不论在输出自己国家的优秀文化思想方面;还是在阻止外来腐朽落后的文化思想方面;在我们的国家都缺乏有系统的研究部门和组织部门来从事专门研究对策的工作。仔细查看一下,应该说在这方面的工作上,我们国家是很落后的,估计很少有人去研究,方法不会很多。另外,也不会象国外那样肯化较多的财力去应对这样的课题。

    而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则不同,他们善于粉饰各种思想文化,借助于各种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并会使用各种丰富的表现手段来很轻松地俘获我们的人民,包括那些腐败的官员。人民作为他们的俘虏,主要体现在从吃麦当劳和肯德基开始,从美食的欣赏,到及至在我们内部的某些舆论的宣传感染下逐步感知带到国外的月亮特别圆,和特别漂亮(不好意思,用我们美国朋友的快餐当例子了,其实还有别国的东西也一样,只要是非本土的产品吧)。在官员当中,作为殖民思想的俘虏的,则主要体现在吃喝嫖赌,贪污腐化上面——他们把贪图享乐的思想与行为合理化了。当然也还有“精英式的俘虏”的存在,他们可能既是俘虏,又是“后殖民地时代”的思想俘虏的合理化的倡导者。

    如此这些,以及还有许多没有列举的“后殖民地思想”的影响和波及之处,都给我们开启了一扇扇独特的窗口。那窗口里边,也还会有许多历史的演义的故事,而且还在不断地叙说着那些进进出出人物与事件的各类故事。

    阿蔡写于2006年10月16日晚12点15分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12 18:51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