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佛教徒就要守住自己的戒,守住这个净、这个就要看你自己有什么要求了,就是杀、盗、淫、妄、酒,这五戒,佛教就是要叫你做好事,不能做恶事,所以就说这五戒了;戒杀,不杀生,我们假如要今天上午余老师也提到过,就是寻求和平存在,人与动物、人与其他的生物要用好地在这个地球上来相处,不能因为人自己以高级智慧者自居,对其他生物侵犯他们的生命权、生存权,而不主张杀生,而主张放生,首先戒杀就是一种尊重生命,尊重各种生物各种生命,这与我们当前的地球的环境有关系,有环保工作,保护生物的工作都是有联系的。所以佛教提倡的戒杀本身就是一种要求,要求尊重人命,所以佛教徒就应该有这种认识,这是佛教提出的第一个戒,这种智慧已经给了我们一个理论的根据,而且实践当中还有为什么要戒杀生,说了戒以后就不能再杀生了,所以戒杀是一种尊重生命的表现。
第二戒盗,戒盗窃,小偷小摸这种盗窃,还有更进一步的,现在的绑票,在网上盗骗的,到银行盗窃,入户去盗窃,各种各样的形式,或者在路上行窃等等,本来这个词按照梵文的原意是不告而取,我们自己学西藏文,对这个观念是一样的,这种事情在我们中国从来是尊重的,这就叫做尊重所有权,也是尊重。
第三个戒淫,淫就是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这一条目的是要尊重人家的人格、贞操、戒律,这里面讲了很多了。
第四个妄,妄就是说假话,不可以妄,不可以说妄语,不可以说假话,这个我们自己看也是可以理解的,尊重事实,事实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这是第四个。
第五个是酒,不主张喝酒,反对喝酒。为什么?酒有多种解释,其中有一条为什么要反对这个呢?因为它喝多了以后会使人丧失理智,丧失理智就会作出非理智的行动,或者是惹很多的祸。所以对酒这一条法律里面认为主要是一种刺激性的饮料,会麻痹神经、会丧失理智的。你看现在开车的人不能喝酒的,法律上规定,喝酒驾车本身是犯法的,因为除了你自己的生命以外,你还要尊重别人的生命,因为你要驾驶机动车,在马路上危险性是很大的,除了对自己的身体有危害,对行人和其他人的生命也有危害,杀妄淫酒所以这五戒是作为一个基本戒律,对一个信佛的人的一个拘束,这就是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所以就提出一个无常的观念,我们对中心无常到这个无常观到中国以后,这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把这个加以理解,所以后来我们为了使民间更容易理解无常,就有一个无常鬼,演戏的时候就有一个无常鬼拖着长长的舌头,这是对死的理解。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这罐水,水在我们一般人看来,从各个角度可以了解它,一我现在渴了,从止渴的角度来说,水是好东西,可以给我止渴。假如我是个农民,水可以帮我灌溉庄稼;假如我是搞运输的,那么船在水上,我就可以航船,河里面有诸多的水,我就可以行使,水可以帮我们止渴、灌溉,现在水的用处又多了,水可以发电,使它变成一种电能,又可以有许多的作用了,这都是水的作用。我们说了半天,假如我们问问,这水,究竟它的本质是什么?本质是什么?水是流体,是流来流去的,假如我们到零下二十度,这水变成什么样呢?结成冰了,又是固体了,还是没有说清楚,我再问,我们假如把它加热到100多度的高温以上,水又变成气体了,说来说去水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谈了许多有利的方面,我刚才还没有谈到水的危害,发洪水的时候,1998年中国闹大水灾的时候,我们对水是怎么看的?所以到这个时候要想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水是什么东西?还要到佛教里面找,因为佛教有一个根本的规定事物叫以它起,就是任何东西他的组成都是合成的,它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可以进一步从化学分子里知道水的构成,水的构成是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是H2O,这是水,水是什么东西?水是H2O,一个H,一个O不能构成水,单单两个H不能构成水,水是个东西,这个东西是H2O,是依靠一个清源自和两个氧源自构成,这就叫做以它起。我们把这个公式套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以我自己为例,我这个人现在站在这里给大家说事,可是我这个人哪里来的?我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开诚布公的说,我是我父母所生的,我的父亲、母亲他们结合以后生了我。假如我父母结合,就没有我,这个道理我想每一位都会承认这一点,每个人都是父母结合生的我,父母哪里来,父系是祖父和祖母结合生的,母系和外婆和外公结合生的我,由此来看,一代、三代、五代往上推,可以推到无穷,假如其中有一代发生问题了,他们的结合发生了问题,就可以影响到你今天。你想假如你的祖辈,从你的父系来说,你的祖父,再往上,你的曾祖父,高祖父,任何一代的结合发生了问题,就不可能有你了。母亲也是一样,千千万万的可能性最后有我这个人,有我这个人这才具备第一条件,有我,到今天这个讲台上和大家见面,这才具备第一个条件。
另外一个缘分是什么呢?就是我的工作情况,假如我不是学这个,而是学别的东西的,我今天也不可能到这里来,这里远一点来说。从近期来说,就从这一次到深圳的深圳论坛上来,我们是在北京和陈总和鼎元的老总我们一起约好的,那是也很有可能,一个偶然的机会,最清楚的就是汤一介先生也说好了要来,谁知道因为另外一个不可克服的因素他就来不了,我来了这里是缘而聚,你们诸位女士、先生想一想,你们本身也是缘,所以我们到这里来聚会,这是一个缘分,这个因缘与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一切的事物是以它起的,因缘是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就不可能产生这些事情。这是最基本的条件,我刚才讲了以水为例,水这个东西,你又知道他的本质是什么?本质就是空,所以事物的空性就是这样理解的,并不是不存在,这个瓶在这里,我说是空的了,我明明看见它是存在的,里面装着水的,我说的空的。意思不是这样理解的,空是在它本质上是依靠因缘,缘起缘灭。所以这一点我把我们藏区的佛教和内地的佛教来进行一个比较,它们是共同的,在这个地方没有太大的差别,除了语言文字的翻译不同以外,今天早上庞朴先生演讲中讲到中庸和佛教里有很多领域共通的地方,这个中道在佛教的认识上是一致的,讲中道,所以这些地方我们是有着共同的构思,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理解。
一个人,他在这个世界上,他有几个层次来表现他对人生的看法。比方说在行为上,一个佛教徒怎么看这个东西?我现在特别提出一件事情,可能有朋友已经对这个接触到过,比方说人死亡,死亡是任何人无法逃避的,死亡是必然要到来的,佛教徒是怎么样看待死亡?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去年向碰到一件事情,四月份香港有一位演艺的歌手,很了不起的一个演员,很受香港青年、香港社会所欢迎的一位演员叫张国荣,大家知道,张国荣先生他有三个亿左右的资产,他有成功的事业,他有钱、有地位、有荣誉,他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可是他从二十四层楼上跳下去了,当时我正在香港,引起香港社会的极大地震动。对待死亡他是这么看的,他就这样以一死为解脱,他可能有一些烦恼,烦恼在什么地方我没有去探索这个,从传媒上介绍的情况来看,他是需要一个精神上的疏导,但是他没有很好的精神上的疏导,同样另外一个演员,和他情况也差不多的,得了重病,但是坚持自己信仰,她寻求自己生命的最后归宿。叫梅艳芳,梅艳芳临终的时候走的比较潇洒,而且也坦然,她结识了一个喇嘛。当她过世的时候,生命一结束这个喇嘛就起来了,白教的一个教士给她送葬,送完了以后,第二天在香港,我有一个朋友请我吃饭,她的妈妈哭,她说:"妈妈你不要哭,她已经走到了一个安详的地方去了。"她知道最后自己生命的终点,这是喇嘛说的情况。这是完全条件差不多的两个艺人,两个歌手,深受香港群众喜爱的演员,可是张国荣先生走的那么匆忙,走的那么委屈,走的一阵,使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地震动和不安,可是梅艳芳却不一样,她走的时候尽管经历了很多的生与死的痛苦,但是她还是走的很坦然。藏族佛教有本书藏文书叫做《中音听文解读》
这个经典在上司的指导下就可以指导下如何渡过死亡,如何来接受死亡的现实,然后你如何安排,这个观念存在,大家从这里就可以联想到一点,就是西藏人相信有转生,有很多的喇嘛,认为有转生活佛,我们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观念,我们在香港有很多人,包括我们内地也有,很多的汉民族对藏族不大清楚,认为所有的出家人都是喇嘛,所以认为年纪大的是老喇嘛,年轻的小孩子是小喇嘛,然后藏族的佛教叫喇嘛教,其实这是错误的,喇嘛是上师的意思,在现在来说,只有有格西学位以上的出家人,有知识的出家人才能叫喇嘛,其中包括转世的活佛,并不是说所有的出家人都叫喇嘛。有人问我,那么我们对普通出家人叫什么呢?那个就叫德隆玛,德隆玛就是我们内地的比丘尼,最小的到庙里去十岁以下的都有的,那个就叫做德丘,德丘是学童。他能知道你死亡,这个本来是藏族佛教里面流传下来的,没有一个人能逃避死亡的,死亡是横在人的眼前,每个人都无法逃避,慢慢慢慢年龄大了,疾病到来以后,丧事快到的时候,他就开始着急,甚至手忙脚乱,这个是叫做《中音听文解读》,这个生命结束了,就投胎到另外一个生命当中去,这个叫做中音,大家知道佛教是六道轮回,有上三道,下三道,上三道是有天、有阿修罗和人;下三道是地狱、恶鬼。人的生命,根据你一生所做的行为,你应该到哪一道里去,他指导你在生命结束的时候,你的灵魂往前走,这个叫做《中音听文解读》。这是一个美国人议论问题和西藏的喇嘛合作,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把它翻译成英文,就很流行了,成为欧美人士第一次接触的到这个经典,然后到49年又形成了一个高潮,最近前十年又有第三次高潮,所以现在把死亡问题,藏传佛教里面把死亡作为第一命题,他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得分的,和其他的宗教比起来我们是可以得分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死亡,最近有一本书是西藏生死书,他在英国读书的后来写的一个故事,后来台湾有一个出版社把它翻译出来了,而且翻译的很好,除了有一些名称上面翻译的不太正确以外。这本书很畅销。
我们大家也知道藏传佛教,对于生命离开身体以后,对遗体的看法也有他佛教的看法,他有一种人生的智慧,他对这个问题的认法不一样,大家知道天葬,人死亡以后,生命离开他的躯体以后,对于遗体的处理,在藏区有这么几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塔葬,死亡以后请技术工,让他是盘坐在里面,这是很高级的人,他们死后把身体脱水,脱水以后内脏拿掉,就他的肉身用泥和香料涂起来,几乎还是保留原来的样子,然后在外面修一个金塔,这是少数的人,像第十世班禅就是这样处理的。1999年我有一次机会和索唐先生一起,我们又到西藏去了一次,我们又一次瞻仰了第十世班禅的金塔,就是这样。还有一类是火葬,适合比较高的家庭。这一种也是不多的,第三类是最普遍的就是天葬,因为在藏区居民区,几个居民区当中一定有一个天葬场,天葬场就有一对专门吃腐肉,吃尸体的秃鹰,这样处理一个死人。我在这里介绍一次参加的丧礼,当时我在日格乐地区工作,当地的一个天葬师,就是处理人的尸体的师傅,叫做天葬师,他很受人尊重的,他是当地盟会的主席。他告诉我明天早上我们就去,因为一个女的50多岁病死的,去世了,明天早上就要进行天葬,你跟我去看吧,你不是想了解一下吗?我说好,头一天晚上我到死者家里面送个哈达,然后到家里进行一次慰问,第二天早晨这位天葬师就领着我去,离这个村子十公里左右的山底下有一个平台,我到的时候天还没有完全亮,已经有两个人在了,就是一位天葬师和一个小孩,小孩是他的助手,死者已经被人背到那个平台上等待处理了,处理就是分成三堆,人的肉一堆,内脏一堆,然后把骨头砸碎,用布盖起来,这个时候秃鹰闻到那个味道就来了,有一百多只鹰。就哇哇的叫,往天葬的平台上走,天葬师把带头的一推,处理完以后他揭开第一堆,就是骨头那一堆,把人的头盖骨和脑浆铺在上面,秃鹰的领袖吃了一口回头就走,然后那一百只鹰,一冲而去,一会儿就没有了,那个骨头都捏成核桃大小的团处理了,第二堆就是肉,也是带头的鹰吃一口就走了,然后别的鹰冲上去也很快吃完,到第三堆内脏的时候,它就不动了,吃饱了再离开,然后其他的鹰再冲上来,整个的人就处理完了,干干净净。后来他和小孩两个人就洗手,因为他也怕传染病,都处理完了以后,家属就欢呼了,"升天了,升天了!"把一个生命就这样解决了,生命离开了身体了以后,对于身体,他们的看法非常简单,这是一个寄生的一个东西,只是一个皮囊,躯体是一个寄居的皮囊,所以天葬对于环保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西藏这个地方大家都知道,可耕地在河谷地下才可以进行农业生产,种地,假如把尸体葬到河谷里面会占用一点地,又有害污染。逐步的这个葬法产生了极按大的影响,所以对于木材的使用,然后我们回到家庭以后,全村的人每一家庭拿着一壶酒来到死者的家里慰问,再拿着一大锅的粥,每个人喝一碗,顺便说一个西藏人的生活习惯,父子不同碗,碗都是自己带的,每个人自己带碗,他有是这样的蔸里面是一个木头碗,到人家作客就拿这个碗,放到自己的面前,喝完茶这个碗就放到自己兜里了,到喝粥的时候也是自己掏出来,我自己也觉得自己对于藏区生活习惯的无知,在早期的时候碰到这样的事情,有一天晚会,男男女女围起来跳舞唱歌,唱了一个歌词,当时我不懂,就问我旁边的一个藏族的朋友,问他唱什么,他说是"我的女朋友啊,你要是一个木头碗多好啊,我就觉得这个民族真够呛,这个女孩子你既喜欢他,把她比作花,鸟儿都好,你为什么要把她比作碗了,后来我才知道,藏族的父子是不同碗,放在兜面,藏族的主要饮食就是茶,酥油茶。喝的时候,把上面的油吹到一边,他不停地喝,旁边不停地添加,后来碗里剩下半碗油,然后在吃面的时候就攉着这个油,一和就可以了。藏族人都习惯把碗装在自己怀里面,贴身放,所以我们不了解这个情,到实地生活以后才知道,所以向这个家庭纠准备了粥,而且对尸体的处理,后面从文献上才知道,大概在11世纪以后,藏族才开始天葬,这个办法很快就流传开了,这个秃鹰自然形成了一个群体,几个村子就有一对,除了人体,其他的牛羊以外的驴、马这些腐肉都不吃,藏族一般情况下,猪肉不是禁忌,不像伊斯兰教,他是可以吃猪肉的,但是不多,因为藏族生产的猪很小,我第一到藏族看猪,很小跟羊养在一起,我有一次到了一个藏族朋友的家里,我看到有七八十只羊,而且还有一只猪在里面,这个猪的嘴很长,像老鼠一样,在羊群里窜来窜去,后来主人告诉我,它是为了通风的,长的很慢,三年也长不大。类似这种情况,当地有一套生活的经验,有处理生活的一套办法,这个办法在藏区来说,佛教是很重要的。
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在藏区人们以佛教的智慧怎么样处理烦恼的问题,这对我们内地人有很好的借鉴的作用,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很多人经常会产生很多烦恼,比方事业的失败,或者哪怕工作上的一个小小的挫折,婚姻、家庭、学习,诸多的问题,都会产生一些烦恼,烦恼事很多,如何对待呢?从藏传佛教,国内对烦恼根本的解决问题就是治心的问题,就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上一次也是和王守常先生一起去藏区,认识了一个(王明清)先生,他是一个佛学家和我们一起到了第七世喇嘛的行宫,管理人员开了门以后,让我们大家都参观,这个是达赖喇嘛闭关的关房,我们出了宫殿以后他就提出来,他说我能不能够再来一次,后来我们和管理人员来说,他们说可以,第二天他又来了,他说要来在关房旁边打坐,然后他说了,前两年他又到这里来了,他告诉我说那一次打坐救了我一命,他说我当时打坐的时候情绪特别好,当时有很大的触动,我到天湖那儿去造成了极限地气侯和自己生命的较量,所以后来我就渡过这个难关,这是最近和我们说的。他到那儿打坐我还不太清楚,所以我讲几个具体事实。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的藏族佛教是我国三大宗教的一个支派,而这个恰恰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大部分,藏族人民,藏族佛教界也好对我们中国内地的佛教保持着非常友好的态度,我这里有一个护身符,这是朋友送给的藏传佛教的护身符,后面是一个"啊"字,前面是五行、十二属、八卦、九宫,大家知道这是我们内地传统文化的很核心的部分,可是藏族人民就把这个部分全盘地接受过来,他的目的很清楚,他把这个东西送给我,他说这个东西你带着有好处,我琢磨了很久了,这个东西看起来图象是什么,因为八卦比较清楚,九宫、十二属也可以,后来五行看起来很麻烦,是东西南北五中这五个方向,这个东西是三百年的时间,而这个东西流传到藏区,在唐代我们就可以从敦煌文献里发现藏文已经把这个完整的翻译了,曾经西藏文把这个《尚书》和《战国策》翻译过来,唐代,大家想一想,在那个时期西藏人对内地的文化有着高度的热情,所以我们的汉藏这两个民族,现在这种文化上有这么高度的交流,不是从今天开始的,所以现在大家看到的,在深圳我也知道有好几位喇嘛在这里,在香港,在刚才提到的只要有华人的地区他们都会到的,掀起了一个藏传佛教东传,他们有一个哲学,就是说文殊菩萨,他的根本道场是在五台山,特别是到了清朝的时候,满洲皇帝入关,喇嘛给满洲皇帝上书,所以说大皇帝是文殊菩萨的转世,因此叫文殊菩萨大皇帝,到了清朝受到这样的尊重。我们现在在香港和台湾都会感觉到这一点,藏传佛教不停地向外传播,我个人看,这件事情,由于藏传佛教是佛教的一个流派,和内地佛教是同一个来源,不过进来的比较晚,藏传佛教是公元7世纪传进来的,虽然形成很晚,但是形成了一个教,藏族地区没有像儒家、道家这样的本地的思想交锋,所以很快就形成了藏族全民信仰的宗教,后来又形成了很多的流派,这些流派在立法上是不同的,但是教制是一致的,现在掀起的一个藏族文化向外传播的运动,这个运动从公元十三世纪开始,我简单地回顾一下这个时间,元代有88个喇嘛,以萨迦派为代表,这个教派曾经长期90多年一直是元代宫廷里面担任高级宗教顾问的,这叫做帝师的,一共大概13个人,然后元代被推翻,退出了中原以后,朱洪武所在的明朝,明朝是一个汉人政权,可是朱洪武是出家人,最后当兵,最后起义,最后得到天下,对藏族佛教又采取了一个政策,后来派了几位法师来到藏族宣传政治情况,也邀请藏传佛教的领袖东来,可是到了他的儿子死去,就是永乐皇帝开始,领袖就来了。这里就介绍了一位叫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大痴法王,现在有三个法王,一个是大宝法王,一个是大乘法王,还有一个是大痴法王。八宝法王的名字翻译成汉语就如来,所以就叫做如来大宝法王,后来永乐皇帝为了祭奠他的父亲和母亲,纪念朱洪武和马皇后,举行了一个大的法会,在南京举行的,在南京城的五台山举行的,在五台山举行这个法会的时候,留下了一个书写的画,当时画师根据现场的情况画的,其中用四种字体写的,这个一丈六尺的手卷,现在留在拉萨收藏,这是当时的书,当时没有照相机,是用一副一副画,分镜头把它画出来,这一位法师是西藏的白教,他当时就是转世活佛了,他是第五位转世活佛。我们朝廷里给他一个封号就是如来大宝法王,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一代一代传承,现在的如来大宝法王17世,就是1992年我们国家用宗教名义给他的封号,转世的大宝法王。99年底到印度去,现在在印度,在研究他自己说为了取一个帽子,黑帽子现在是在印度西经的容德寺,他为了戴这个帽子去了印度。去年SARS时期香港的佛教界举行了一个念死亡经的一个法会,希望能够消灾去病这么一个法会,本来他也是要来的,香港方面都做了准备了,可是印度政府说,你可以去,但是去了以后就不要回来了,后来他考虑以后就没有来,打了一个电报来,电报是用西藏文打的,电报上说"SARS瘟疫在中国的大陆和香港、台湾发生了严重的灾害,危害人民生命事件,我感到非常的难过,现在念死亡经。我为印度,也为中国大陆和香港人民做祈祷,我看他下面签名是用汉字签名的,是嘎玛巴如来大宝法王。从永乐皇帝为大宝法王以来,到现在的17世现在一直传承,所以喇嘛教的同传势头一直没有停止,这就是汉、藏文化交流的一部分,我想藏族有他的智慧,他发明了活佛转世制度,这个制度意味着什么,它起着什么作用?我们休息一会儿再和各位继续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