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光大民族传统美德
日期:2006-03-06 14:49  点击:988
谭洛非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中华儒学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绚丽多彩,是祖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宝,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息繁衍、持续发展,虽经千劫百难而励韧不衰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量。凡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无论生活在天涯海角,无论处于何种社会地位,只要良知不泯,都会具有这种文化认同感,发出一个共同的心声:弘扬中华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中,儒学、道学、佛学无疑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儒学为主导,儒、道、佛三者合流互补,建构了宏大的中华传统文化。它曾经长时期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演变,在文化、科技、教育和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美学、宗教等方面)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虽说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不好的、落后的东西,曾经阻碍着我们社会的进步和变革,这是需要加以抛弃,至今仍要继续消除其影响的;但是传统文化中毕竟还有很多好的、优秀的部分,不仅造就了我们民族辉煌的过去,就是在今天也可以为我们的现代化事业服务,或者经过改造,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仍然可以起到稳定和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东南亚一些国家发展经济上所起的正面效应不就是明证吗?中国传统文化中讲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讲求人的自我完善,不也是我们实现现代化所需要的吗?更何况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历史是不能割断的,传统是不能完全否定的,否则,这样的文化必定是枯萎的文化,这样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息的民族。我们只能在现有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比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革新传统文化。

我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正是在这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凝炼、升华造就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精神,形成了中华儿女勤劳勇敢、艰辛创业、坚韧不拔而又浑厚兼容的民族性格。在优秀文化传统的陶冶下,我们的先辈在道德修养、成就事业、治理国家等许多方面,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嘉言懿行,足以垂范千秋;许多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至今仍然闪烁着高尚和睿智的光辉。

当前我们正在大力提倡的64字的创业精神,既是中国革命几十年中形成的革命传统的结晶,又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美德的体现,同时也适应世界各国进步文明和现代化管理思想的要求。这可以作为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现实服务的一个典范。我们不一概否定传统,也不盲目崇拜传统,通过批判继承,立足现实,才能建树新的文化。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5/17 16:08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