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资格乡村老师遭遇水土不服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4-02-12
10年前,湖北省在全国率先发起“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成千上万大学生奔赴贫困山区。两年后,全国面向高校招聘特岗教师,为中西部农村学校注入新鲜血液。
“资教行动”与“特岗教师”的实施,扩充了老少边穷地区教育师资力量。那里的小学生们开始有了英语课和计算机课,他们正逐渐与城市的孩子同步,拥有了更多实现梦想的技能。
然而,日前光明网记者在采访湖北、陕西两地数所小学时发现,一些拥有高学历、高资格证的大学生在进入农村小学后却遭遇“水土不服”,学校在感激他们到来的同时,也在发愁他们在实践中的教学能力。
陕西省西乡县钟家沟小学一间教师内,一位乡村老师正在辅导学生做功课。
陕西省西乡县骆家坝镇九年制学校,2012年入职的特岗教师任智兵正在批改作业。
日前,记者跟随公益组织友成基金会走进陕西省西乡县,感受各界关爱带给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山乡巨变。西乡被称为中国最美茶乡,茶叶的生产和售卖成为这里的主业。
崭新的校舍、漂亮的书包、免费的午餐……孩子们天真的笑脸,令公益组织倍感欣慰。记者在走访乡村小学时,曾听到多位校长表示,目前他们最需要的仍是老师。
据了解,近年来陆续有大学生被分配到西乡,成为这里的乡村老师。但面对这些新人的加入,校长们在表达感激的同时,多少也有些“发愁”。
一位小学校长介绍,近年来学校新分配来的几位老师都有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但他们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调,与学生缺少游戏互动,面对调皮学生束手无策等问题。
陕西省西乡县骆家坝镇九年制学校的小学生们,对外界的访客格外好奇。
“国家能分配给我们一个老师,我们已经感激不尽了,哪敢再说不满意,但他们的级别还是太高了。”这位校长将矛头指向教师资格证,他认为,由于获得教师资格证所学知识结构不同等因素,造成高学历老师在乡村小学遭遇水土不服。
在湖北省恩施州,退休乡村老师孙京(化名)与这位校长看法相同。
“越小的孩子越难教!”孙京介绍,自己任教近30年期间,曾教过高中、初中、小学,退休前还教了两年的学前班,这是她多年教学的感受。
她说,初、高中学生已经形成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学方法相对简单,甚至可以通过快速教学灌输知识。而小学、幼儿园的孩子刚处于启蒙阶段,灌输的方式完全行不通,需要在娱乐中学习,应该需要老师有更多的技巧和耐心。
孙京告诉记者,曾有一位初中老师调入小学学校,教小学一年级语文。该老师没有针对教学对象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仍采用原来的教学方法和速度,两个月就教完了一本书,考核时才发现,孩子们什么都没学会。
“我们学校的老师基本都是小学教师资格证,级别太高需要很长时间适应。”在孙京看来,教师资格证级别太高反而不利于教学,不具备相应优势。
2012年当上特岗教师的任智兵向光明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报名参加了特岗教师招录,之后被分配至西乡一所小学担任英语老师。
任智兵称,对于持有高级教师资格证却被分配至乡村小学任教,起初他也很不适应,经过将近两个月的调整,才渐渐进入角色。“我的适应能力还算是比较强的。”他窃喜。
而与他同证同学历的一个朋友就没这么幸运了。该朋友被分配至乡村小学后,因很难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曾一度心情抑郁,直到被调至初中任教后教学效果才有所改观。
一方面是用人学校对教师资格证的质疑,一方面是高级教师资格证的日益普及,我们不免想问,教师资格证的级别,到底是应与学校级别相适应,还是级别越高越好?
教育专家:教越小的学生越需要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理论
“经过我们的调查,因为农村教师是事业编制,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对地方师范院校来说,大多数毕业生还是愿意到农村学校工作的。甚至因有编制的因素,招考录用时的门槛还很高。”重庆市政协特聘委员、长江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于海洪说。
媒体报道称,2013年江西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时,全省最热教师岗位为兴国县一农村小学,报考比例高达90:1。
据了解,很多学生报名应聘“资教教师”和“特岗教师”,都是冲着相对稳定的事业编制,而非因憧憬教师“教书育人”的光环。
由于日益白热化的就业竞争压力,让大学生的“考级”能力大增。“中国大学生的考试能力都很强,拿个教师资格证都没问题。”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唐松林介绍,不同级别的教师资格证,在专业知识考核上,差别不是很大。在授课技能考核上,有些差别但也不算很大。
然而,随着一批批大学生的加入,农村教育又出现另一个难题:这批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大学生,难以融入农村的平淡与贫穷,更不知如何与叛逆的留守儿童沟通。
陕西省西乡县钟家沟小学,老师的办公室内,一把藤椅用了好几年。
对于西乡那位校长的困惑,唐松林说,刚毕业大学生持有何种级别的教师资格证,只是持有人当时的一种选择,从实践来看对工作没有太大影响,即使持有小学教师资格证,也不等于教小学的专业水平就高。
唐松林认为,多年来,国家和地方向贫困地区引进高学历、高资格人才的尝试,扩充了农村的教师队伍和教育水平,说明政府是想把事情做好。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唐松林指出,我国在教师岗前培训方面的教育的确存在缺失。
对此他介绍了美国经验。他称,美国大学生毕业后,需要在学校工作一至两年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这是个磨合期,期间学生就能知道自己是否对教育事业感兴趣,对学校各方面的情况是否认同,这个磨合期锻炼的不仅是实践技能,而且还能让他们知道这是不是自己所想要的职业。
唐松林建议,师范生在学习完知识后,应到山区去住上一年,这对他们也是一种磨练,同时对山区老师也起到了观念更新、知识更新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把山区的老师置换过来,让他们在大学呆上半年至一年。
长江师范学院位于重庆涪陵,作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近年来,该校有1831名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并培训、提高了一大批农村中小学教师。
长江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重庆市政协特聘委员于海洪向光明网记者介绍,目前我国对教师教育改革缺乏“从实求知”的论证,这使得教师教育改革在弯路上前行,具体表现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水土不服”、“说做不一”等问题,这样就很难培养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合格教师。
于海洪介绍,长江师范学院从2013年起开设的小学教育(全科)4年制本科专业采取的就是3 1模式,即在校学习3年理论,然后到教师进修学校和所在地的小学校实践1年。“资格证不能分级,教越小的学生越需要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理论。”这是他作为一线教学理论实践者的感触。
“最美乡村老师”邓丽:优秀乡村老师是这样炼成的
“我是城里的月亮,我是山里的太阳;背起理想的行囊,走进遥远的山乡……”“资教之歌”在众多资教教师中间传唱。湖北恩施“最美乡村老师”邓丽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邓丽与孩子们在校园里玩老鹰捉小鸡。邓丽/供图
2009年,在一所教育机构工作一年后,邓丽放弃武汉的工作回到家乡,在鹤峰一个海拔1800米的高原小学资教。她的到来,让课堂上有了普通话,有了ABC,有了Do Re Mi。
扎根基层5年,邓丽从一名非师范毕业生,成长为优秀乡村老师。2012年,她被评为“最美乡村老师”。
回忆过往时她称,刚到高原小学她也有些许不适应。面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师生不讲普通话、作业本大杂烩等问题,她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一个个地尝试着突破。
在普通话教学方面,她认为,想让学生们说,首先老师自己要说,然后鼓励学生们说,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先接受再习惯,然后师生互相监督学习。
“班里多少会有一些性格开朗,愿意学的学生,让他们带动其他学生,让整个班带动其他班,慢慢就形成氛围了,但这个过程就需要时间。”
在教学方式上,邓丽认为,对于习惯了灌输式教学的乡村学生,如果直接用现代教学理念教,他们会不适应也不知道如何配合,这就需要老师们去摸索。
邓丽说,她的教学工作完全走上正轨大概用了一个学期,而这个过程完全要看自己的耐心,而且真的是用时间去磨,每天都得坚持。同时她说,责任心、爱心、耐心很重要,没有这“三心”就没办法教好学生。
邓丽与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时的留影。邓丽/供图
对于教师资格证邓丽认为,它是进入教师行业的资格,但证件只是一个门槛和标准,是否能胜任要靠老师自己的努力。
“我的学生是高原上的小花,我希望给孩子带来更多正能量。”2013年10月,邓丽在出席中国妇女十一大时说出了自己的愿望。
邓丽的坚持和付出,让她成为众多资教生学习的榜样,更成为母校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的骄傲。为让邓丽的事迹带动更多学子,母校还了开办“邓丽班”,并聘邓丽担任“素质导师”。
对于邓丽的成功,母校党委书记陈伟认为,如果邓丽没有爱心、毅力和志愿精神,难以成为受人爱戴的乡村老师。
此外,陈伟补充说,当老师特别是小学老师,要有组织协调能力,要能把学生们带动起来。“书本的认识与实践的经验是不一样的。”陈伟介绍,在邓丽影响下,“邓丽班”的学生常去贫困地区短期支教,在实践中提高着教书的技能。(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光明网记者邱晓琴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