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臭氧层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个重要元素。如果没有它,那么地球上的许多生物可能就不会存在了,同时地球也将会是另一番景象了。数百万年前,地球上只有单细胞生物。在那个时候,地球上是没有氧气来维持生命的。但随着生物体的不断进化,它们开始释放少量的氧气,这是光合作用的结果,并最终导致了臭氧层的形成。
正文
事实1:发现臭氧层
在1839年,臭氧是由瑞士化学家舍拜恩(C.F. Schbein)在研究放电时发现的。他发现空气中有一种成分,而这种成分是通过空气中的放电现象而形成的,并且由于这种成分具有特有的气味,所以它被命名为臭氧。
但是,在当时,舍拜恩是没有办法去描述臭氧的分子组成情况。直到1860年,这一工作被一个名叫路易斯·索尔斯(Louis Soreshem)的化学家完成了。
事实2:臭氧的组成
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简单分子。它也被称为超氧,是氧气(O)的同素异形体,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而正常的氧气则是无色无味的。
每1000万个空气分子中,大约只有3个臭氧分子。尽管臭氧在地球大气层中的含量是有限的,但它对地球上的生命来说却是极其重要的。
事实3:臭氧层的好与坏
在平流层中,经过光化学反应之后,臭氧就会自然地被产生。它可以保护生物免受来自太阳的有害紫外线辐射(UV)。
在地球表面的对流层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臭氧,而这些臭氧对我们是不利的,它甚至可以破坏树木、庄稼和其他植物。此外,它也是城市烟雾的主要成分。
事实4:温度控制器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它能够吸收大约98%的有害紫外线辐射。它基本上能够调节大气的温度,并且保护地球不至于过热或过冷。
事实5:对臭氧的测量
一个被称为总区域测绘光谱仪的卫星装置,它是用来测量臭氧值的。测量臭氧所使用的单位是多布森单位,这是为了纪念研究臭氧先驱戈登·多布森而命名的。
一个多布森单位等于一个气体层,在正常情况下,臭氧浓度约为300多布森。在“臭氧洞”中,臭氧的浓度不超过100多布森。
事实6:臭氧层的消耗
长期以来,人们已将氟氯化烃用作发泡剂、溶剂、制冷剂等多种用途。但是,科学家们警告说,如果这些化合物被释放到了大气中,就会对大气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它们会被分解为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当然,还有其他消耗臭氧层的化学制品,包括用作灭火器的哈龙和溴化烃以及用作杀虫剂的甲基溴代烃。
事实7:臭氧空洞
最初,臭氧空洞是于1985年在南极地区被发现的。在冬季,南极附近出现了一股漩涡风,破坏了极地的平流层。当气温降到零下78摄氏度时,平流层中的硝酸、硫酸和冰形成了薄云。
当这些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时,它们就会破坏臭氧层并最终形成臭氧空洞。如果这一过程能够持续三个月,那么臭氧的浓度将下降约50%。到了春天,随着气温的上升,冰层开始融化,这样臭氧层就会得以恢复。
事实8:紫外线辐射
尽管臭氧层的厚度很薄,但它对生物的保护还是绰绰有余。根据波长的不同,紫外线辐射可分为三种:紫外线-A波段(400-315纳米),紫外线-B波段(315-280纳米)和紫外-C波段(280-100纳米)。
我们知道,紫外线辐射对生物是有害的,例如,它会引起晒伤、免疫抑制、白内障、皮肤癌以及对人体基因造成损伤,但它也有好的一面,例如,紫外线-B对皮肤中维生素D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
事实9:臭氧的总量分布情况
臭氧浓度会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浓度最高的臭氧将出现在高纬度和中纬度地区。在这些地方,臭氧不断积聚,从而增加了臭氧层的厚度。相反,热带地区的臭氧总量就比较少,因为臭氧层的厚度很薄。
事实10:《蒙特利尔议定书》
30多年前,在确定了氟氯化烃和其他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不利影响之后,我们签署了一项关于保护臭氧层的国际条约。该条约被称为《蒙特利尔议定书》。根据该条约,各国同意停止生产和使用这些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因为这些物质也助长了全球变暖。
事实11: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每年的9月16日是国际臭氧层保护日。其目的是传播关于臭氧层遭到破坏的信息,并找到保护臭氧层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