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能不能帮我看看手机上这个是咋使的?”
“小伙子,这个二维码是怎么点出来的。”
“姑娘,我没有手机,我这个只能打电话,能不能……”
年轻人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各类机器操作,对一位老年人来说却很可能意味着费力的懊恼与沉默的无言。
不会手机支付、不会打车软件、不会使用健康码……数字化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不少老年人显得无所适从。老年人面临的“智能鸿沟”问题正日益显露。
方便不到银发族的便民设施
11月21日,有网友发视频爆料称,湖北随州一名94岁的老人到银行激活社保卡,被抱起进行视频认证。22日,农行广水市支行发布情况说明称,工作人员已赶到老人家中道歉,银行将以此为戒,开展专项整治,提升服务质量。

事发仅过两日,湖北宜昌“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一事再次引爆舆论。视频中,工作人员告诉老人“不收现金,要么告诉亲戚,要么你自己在手机上支付”。24日,宜昌市医保局回应称,事发地点在秭归县茅坪镇西楚社区,“这反映了我们当地最基层的村一级社区工作人员办事不够灵活,图简单。”相关部门正在调查处置。

为了证明这种情况不是个案,新京报紧急呼叫栏目组在北京东城区随机采访了20余位老人,在了解过他们使用健康码的情况后发现,不会使用手机的老年人都渐渐选择闭门不出,他们正与这个社会快速脱节。
“不会。我不出门,找孩子出门。”
“我会,是孩子教的,但之前和我们一起打拳的,他没有手机,从疫情到现在都没来过了。”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21日公布的2018年经济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亿人,占总人口的11.9%。
疫情期间,很多老年人走出家门,顶着寒风做社区志愿服务,在退休后依然为社会贡献着力量。可他们又在本该安享晚年之时因跟不上科技发展而落寞,不能得到应有的体面。
好在这一情况已经悄然发生改变。
技术本该提供更好的服务
对于如何消弭智能鸿沟。让技术更好服务于老年人、创造一个老年友好型社会,上海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近年来,大数据与物联网正与上海老年人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12月31日,上海迎来2020年最低温。面对寒潮,上海各小区活用大数据平台优势,服务社区高龄老人。有的小区通过大数据,“摸清”社区中高龄老人的情况,上门解决老人生活问题;有的小区则运用互联网设备,开发线上医疗和线下生活相结合的数字化服务系统,依靠智能“神器”,让老人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健康咨询和诊疗服务。
上海的适老化改造在近年来一直被提上日程,如何让老人住得更舒适、更安全早已是上海市政府的关键议题。自2020年9月以来,作为全国首个市场化适老化改造项目,上海市居家环境适老改造服务平台为老百姓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评估员与改造团队上门服务,力图为老人们改造一个宜居、梦想的家。上海本市五个区6个街道开展了老人家庭居室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短短一个多月,申请人数就从90户迅速增长到了500多户。
不少老年人还会感叹外出打车太难:叫车软件不会操作,只靠招手打不到车,线上支付搞不定…针对该情况,上海市出租车统一平台于12月28日率先推出“一键叫车”功能,并可切换“大字模式”。该平台不用输入目的地地址,一按键就能定位好,上车后再告知司机目的地。据悉,该平台汇聚了全上海出租车企业的运能,目前注册出租车已经超过2万台。

而谈到老年人锻炼,不少人想到的就是公园的广场舞与露天设施,但上海的老人们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现如今在上海,藏在社区里的老年健身房越来越多。和普通健身房不同的是,这些老年健身房里的健身器材都经过“适老化”改造,大大提升了银发健身达人运动的安全系数——健身房在上海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代名词。

更为可喜的是,《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12月30日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1年3月20日起施行,目的在于充分尊重老年人习惯,要求智能化服务创新要与保留完善传统服务方式并行。
作为上海养老服务的综合性立法,条例立足上海深度老龄化特点,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管理等方面分设专章作出规定,并明确要为老年人交通出行、就医、办事等提供便利。该条例的出台也为各地级市的适老化改造提供了范本。
政策是数字反哺的根本保障
上海作为国际化都市,适老化改造走在全国的先列也是顺应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可其他地级市与县级市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质量又何以提升?
工信部印发通知,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首批优先推动国家相关部委及省级人民政府、残疾人组织、新闻媒体、交通出行等8大类、共115家网站进行改造;首批优先推动包括微信、支付宝在内的社交通讯、生活购物、医疗健康等6大类、共43个APP进行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
近日,交通运输部也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的通知》,要求改进交通运输领域“健康码”查验服务、便利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优化老年人打车出行服务和提高客运场站人工服务质量。
为了帮助老年人适应现代生活,我国学者周裕琼曾提出“数字反哺”,意在让子代反过来教授亲代使用数字技术,这也成为帮助老年人顺应时代发展、不被遗忘的重要概念。
仔细想来,父母帮助孩子一步步走向社会,为其备尝辛苦,那么子女是否也应分出一些时间陪伴他们、倾听他们的诉求,教会他们这些必要的数字技能呢?而作为社会工作人员,也应该给予银发族更多耐心——多一份耐心,就多一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