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道德经》第三章
日期:2007-03-31 15:58  点击:152

《道德经》第三章

严循东  2007年2月11日

打造绿色家园,惠施子孙后代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译文】:对国家的统治而言,要让国家安定,就得让民心纯朴,要使民心纯朴,就得让民众不崇尚才智和地位,才会使民众不至于形成争强好胜之心。也不要让民众向往珍物稀宝,社会上才不会出现偷扒现象。更不要让民众产生贪欲之念,才不犯上作乱。因此,圣人治理国家的方针就是:让国民思想空虚而能填饱肚子,淡化民众的理想而又能使身体强壮。总之,经常让民众保持既无知识又无欲望的状态,而让那些真正的聪明人又不敢不替国家效力,这样的话,国家就一定会治理好

【注释】:从国家的稳定认识,要一切听从我的意志,才好治理,于是后来就有了法律。可老子将这种认识扩大了,没有注意领域的区分。在这里老子是倡导以“以德治国”,国家重视贤才,意味着统治者没有对百姓一视同仁,而抱有偏爱之心,此时百姓理所当然地争当贤才,以获得荣华富贵,但是贤才之所以能够成为“贤才”,是因为有庸才作对比,所以根本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国家需要的“贤才”,于是各种不义之举——买官、卖官、科场舞弊等便紧随其后。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29 14:18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