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医德回归离不开体制通途
日期:2007-03-14 11:44  点击:145

湖南郴州不足五岁的男孩廖明明做梦也没有想到,因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生的“低级错误”,一个本来应该治疗右脚的手术,医生却在他的左脚上动了刀子。
  如果我们总是把道德习惯地视为一种个人化的素养,那么,对于某一领域的群体性道德失范,我们也就很容易将之归咎于道德修为的失败。而这样的视角,很多时候都是悖谬的。
  这一点,在医德问题上就得到极大的体现。在两会上,政协委员常城流泪呼唤医德回归。这位刚刚经历81天医院陪护生活的政协委员诉说了当前医院存在护士要三番五次才能请动,护士的护理技能退化的种种情况。悲情呼喊:“人民的好医生、好护士,你在哪里?”
  在医生、护士的形象已经开始由“天使变成魔鬼”的今天,政协委员于两会之上演绎的声讨医德一幕,相信可以濡湿很多人的心灵,激起无数人情感的共鸣。因为谁都可以想像,医务人员道德滑坡,将会转嫁给患者及其家属怎样的苦难与伤痛。
  正因如此,常城委员发出关于在政府报告中加入“提倡敬业人道的职业道德操守,切实解决好医德医风中存在的问题”的提议,无疑有着良好的道德诉求与善意初衷。但是,我们又必须审慎而理性地叩问,医务人员的医德滑坡,其肇因难道真正仅限于道德品质与职业操守的层面吗?质言之,到底谁应该为当前的医德现状埋单。
  必须承认,医务群体中,道德沦丧的只是少部分群体,如果让所有医务人员都与之共同背负起道德的黑锅,担当着见利忘义,一起被罩上见钱眼开的魔鬼医生形象,一起成为众矢之的,这对整体医务人员而言,的确是一种不公平。
  其实,审视医务人员的形象,我们不应该忽略的是,长久以来的医疗体制的种种积弊,在具象的医疗现状中的表现,正在让医务人员成为替罪羊,从而极大地异化了医务人员的形象。也就是说,实现医德回归的目标诉求,关键还是要构建一个合理的医疗卫生体制。
  这是因为,惟有完善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才能荡涤去旧的医疗体制的重重积弊。比如,让公立医院不再于公益与私利之间失去平衡,不再于“以药养医”中无法实现转身,药价也不再一次又一次地成为空降。事实上,离开完善的制度支撑,老百姓就无法走出看病贵、看病难的现实,这样,也就不可能解开医患关系对峙紧张的困局,重建医务人员的道德形象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众所周知,道德与制度具有内在同质性。但是,道德又不是作为工具性而是作为目的性的价值而存在。离开制度安排的伦理环境,就根本无法衍生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毕竟,以制度建设为内容的制度伦理环境才是维护一个社会道德秩序的根本,它将从根本上决定一个社会总体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所以,离开医改正当,医德回归就是一句空话。医德的回归关键是健全完善的医疗卫生体制的重建。由此,我们必须把眼光投向正在两会上热议的医改问题,惟有中国医改最终具备足够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才能祛除医疗体制的重重积弊,才不会让医务人员在道德批评方面成为医疗体制的替罪羊,这样,医德回归才能找到真正的通途,广大医务人员才会真正恪守职业操守,高度敬业,捍卫其形象与尊严。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28 02:29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