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献爱心”不能变味
日期:2007-02-08 15:37  点击:116

现教传媒网   2007-2-7   现代教育报
 
 
  到某校学习,会议室桌面上摆满了装订整齐、美观的各式各样的教育教学资料。我随意翻开一本,里面是敬老爱老的活动记录,图片上孩子们正在敬老院参加劳动呢,一个个面带微笑、精神抖擞。当我正在为他们的爱心感到高兴时,后面的体验日记却让我的心情再也高兴不起来了。

  体验日记是孩子们劳动回来后写的感受,“本来我们几个都不想干,但是一看到照相的老师来了,大家都认真地干了起来,要是偷懒被照下来多不好啊……”“照相的人终于走了,我们排好队回到了学校……”

  现在学校里类似的“献爱心”活动比较多。比如:打扫“红领巾”卫生街;为残疾人、希望工程、家庭困难的儿童、国家的重大工程献爱心,捐款捐物等。但大都带有强制意味(诸如定指标、搞评比、公布捐款的数额、给捐款捐物多的人发奖等),往往会把充满爱心的活动搞得变了味,与本意相去甚远。学生向他人献爱心变成了给别人看,赚取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或者是为了获得某种荣誉,这会扭曲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

  扶危济困、奉献爱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爱心,鼓励孩子奉献爱心并没有错,然而献爱心的行为一旦被荣誉、金钱量化,并被某种功利性的东西所诱导,就难免变味。

  笔者认为,学校和家长有责任引导孩子如何献爱心,让孩子知道献爱心的意义,保护好他们纯洁的心灵,防止献爱心做好事演变成学生间追逐名利的手段,让孩子们把爱心辐射得更广更远。

  (张西南 江苏泗洪县石集王庄小学)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25 07:57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