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特殊区域环境环境优先
日期:2010-04-15 11:32  点击:819

特殊区域环境环境优先

2009年12月30日  中国网

  中国网12月30日讯 今天下午中国社科院小报告厅举办“城市与环境高峰论坛”,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更名为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并举行建所揭牌仪式。

  论坛上,国家环保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说,现在有争议的是未来的趋势。我们到底处在什么点上,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工业化、城市化在发展,环境越来越差,也有很多证据。第二种意见认为基本稳定下来了,但是也没有改善,停留在这里。第三种认为开始好转,前景还是很好的。所以这三种意见有些分歧,这样就会影响未来的政策。

  所以我们说,当前的环境形势有一个逆向变化的格局。所谓逆向,从正面来看,很多地方有所改善。就像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城市报告》中讲到,有些地方确实有所改善,主要是我们原来在污染比较重,城市建设比较落实,基础设施比较差的地方,现在开始大规模的建设环境基础设施等等,所以城市的环境和区域的环境有所好转。另一方面,原来环境比较好的地方,比如农村,反而变糟了。因为农村地区人口开始集聚,原来由大自然分头消化的农民的排放物,现在几万人在一起步搞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还没有环境机构,也没有环境监测站,所以农村地区开始变差。所以正反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看,就是逆向变化。两者总体的评价主要还是对冲的结果,从全国来讲已经开始出现稳定、向好转化的局面,当然还有部分同志并不接受这种结论。

  2008年发布的环境状况公报指出,在水质、空气、酸雨、海洋等数据2008年比2007年有所好转,有的还比较大,尽管不是绝对的,但还是有所好转。全国各地也陆续发布了对本地环境状况的公报,像江苏流域,浙江环境生态质量有所改善。尤其是山西,大家知道它原来是全世界污染最重的地区,但是现在经过大规模的结构与调整,把几千个中小企业进行了重整、取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河南重点是饮用水,深圳空气质量基本能够达到全年都是优良。这些都是很了不起的,想当年深圳那个地方很糟糕,当时跑的汽车很落后,尾气很重。这些信息是国家经过科学监测得到的,总体上还是可信的。

  为了验证这些,或者为了了解真实的情况,我们作为政策研究部门,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在30多个城市进行调研,向当地政府、环保部门和公众了解环保状况,通过流域治理、湿地恢复、工业园区建设、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等一系列活动,总体有向好转变的结论。包括北京市,大家认为2008年是因为你搞了奥运,所以才采取了措施,实际不完全是这样。北京市的空气质量的好转也是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个规律在于国家近几年所采取的重大措施,特别是节能减排的重大措施是刚性的、约束性的,所以起到了实际的作用。

  这里有一些图片供大家参考。这是工业生产,经过改造后的,是世界先进性的钢铁工业。钢铁工业本身产值也在增加,卖的钱更多了。还有污水处理、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房地产业因环境而增值。我们强调一下,房地产业的价格上升和环保有点关系,环境不好的地方,房地产卖不出高价,所以环境也给房地产增了值。而且现在城市政府的眼光也高了,过去一般政府说,在政府门口搞一个广场,弄几个华灯就算环境了,现在都属于落后的观念,那是人造的。现在时髦的是生态,城市中要有水、岛,要有生态系统,有湿地,这才是高档次的东西。所以各个城市竞争非常厉害,像杭州,自古以来就是天堂。还有马鞍山。即使偏僻一点的常德,也有是西湖三倍的水系。城市环境在原来的垃圾堆、污水沟旁边改造过来的,所以人民群众非常高兴。这是我反映的正面改善,还有负面的情况。

  这些变化真实的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所以外国人对我们的评价也是在变的,前几年都是批评的声音特别重,这几年外国人也客观的反映,说环境有所变化。环境的变化和城市的变化连在一起,它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所以环境改善以后,有旅游、会议、会展所产生出来的产值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些方面充分反映出我们的环境好的一面。

  环境形势十分严峻,这句话没有人怀疑。它指的是我们的绝对水平确实离我们所希望的差的太远了,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非常远,离老百姓的基本生存还有距离。最近发生的几次中国重度污染超标等事件,这就表示我们百姓还在恶劣的环境里面受苦。这里有一些照片说明了这种状态,环保方面还没有到高兴的时候。太湖蓝藻连续几年爆发,但是近年比过去好多了。云南滇池虽然还在重劣五类,但是已经开始向浅劣五类变化,这是我拍摄的照片,比过去有所好转,但是绝对状况还不行,还要有几年的功夫。

  城乡地区、农村地区的环境在退化,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因为我们有一个重大缺陷,就是中国在农村地区缺少一级环保方面的政权,没有环保局、环保所,也没有执法大队和宣教中心,没有人管。我刚才说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这是本质性的转变,一个农民所消费的,对环境的排放远远小于城市居民。现在城市中的人口所吃的肉是农村生产出来的,畜禽养殖在农村就是重大污染源,一头猪排放的污染物比得上7个人排放的污染物,所以城市生活水平越高,农村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这是地面水的污染,污染到地下水,农民向我们抱怨,也批评我们说你们搞环保的人没搞好。生态也在退化,草地也在退化,畜牧业也受到了限制。环境的退化本身减低了经济增长的能力;反过来,环保质量的改善能够提高房地产等的价值,这是相互的关系。

  环境仍然值得肯定和乐观,尽管在金融危机的应对过程中,我们大规模的刺激计划,但是总体上看还没有出现严重的后果,就是4万亿下去之后环境崩溃了,现在还没有。因为我们现在应对的条件不一样了,过去没有很强的环评手段和法律,可是现在环评是比较厉害的。这是国务院要求环保部门要做好的,可持续发展靠国土、土地、环保等手段把关,落后产能不能上,所以项目上了多少,环境基本都能维持。

  我再讲第二个问题,它的地位。为什么“十二五”会把环保地位进一步提高和强化,因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要以调整结构为未来的工作主线。调结构靠什么它要靠一系列的手段,环保是其中一种,所以它负有双重使命。第一重,改善民生。现在我们钱挣了不少,住房也改善了,食品吃的也很好,唯独我们享受的环境比较差,所以要侧重改善。这里我要请教一下社科院一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那么社会主义的起源有没有中国的特殊国情在里面起作用,就是中国人口多、资源贫瘠,人和自然的关系比较紧张,这是不是中国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由

  我们有这个看法,过去社会主义的起源是来自于马克思所论证的人压迫人,资本剥削劳动,所以要搞社会主义,要解放人,这是他的理论体系。现在我们增加一条,为什么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因为人和自然的关系太紧张了,不能放肆的去做,人类要有社会化的、统筹的来使用环境,出于这个原因,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里拜托各位领导和专家回答我这个问题。

  第二个使命,科学发展观赋予环保保护的重要功能。现在看来,环保不但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它还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一个助推剂。我们过去总是把环保和经济看作是对立的,做了环保做不了经济,现在环保是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因为它有利于改变经济结构,调整技术水平。关于这一点,理论上有很多的说法,我们也总结了一些国际经验。在国际上来看,也是有这种证据的,表明过去德国、日本、美国在一定发展阶段,大力强化了环保法规以后,国家的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反而提高了。比如索尼公司,它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达到环保法规,调整自己公司的各种经营战略,走创新的道路,最后它仍然是世界的龙头老大。这就说明在新时期,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有促进和优化作用。这个问题,法国哈佛商学院的波特教授提出了著名的波特说,就是说环保对竞争力的作用。

  最后,我想说一下未来环境保护的走向,如何规划。最后提出一个核心性的思想,“十二五”规划也好,今后的长期战略也好,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高度融合,要实现这样的战略思想。高度融合是一种进步,相对于对立论自然是一个进步,即使相对于协调论,它也是一个进步。所谓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协调,本质上还是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两件事情,两件事情要平衡好,要搞环保。到了融合论的时候,强调的是一种思想,正确的经济发展政策就是正确的环保政策,没有单独的环保政策。什么时候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小,使环境可持续发展,那个时候没有值得大惊小怪的环境问题,所以我们要把它们融合起来。

  指导思想是高度抽象的,具体而言就是要达到以人为本,优化发展,环境安全,生态文明的境界。这个状态是通过“十二五”“十三五”,以及再往后几十年的奋斗来实现的。所以这方面要探索一条中国环境保护的新道路,它是相对以前而言,以前的旧道路是经济发展兼顾着做环保,以后环保就是经济,经济就是环保。当然,要做得事情有很多,我在这里向大家简要报告一下怎么做。我们也是给“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要采取从紧和严厉的宏观环境政策。温总理提出的要求是,环保执法要像钢铁一样硬,不要像豆腐一样软。这里包括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对法律进行生态化的改造,实施绿色经济手段和能力建设。

  第二,在特殊区域和领域实行环境优先的战略方针。我们没有说是全国各地都搞环保优先,很多人不接受,中国也没有到那个时候。特殊的区域指的是:一是经济比较发达、环境容量超额使用,人类聚集,核心城市,这些地区要实行环境优先,把环奔虑在基础,来考察你的发展。二是国土自然条件非常脆弱,一旦退化就很难恢复,对中华民族的长期生存还可能会产生威胁的地区,像西部地区等等要环境优先,这些地方要限制开发、禁止开发,采取更严厉的手段。但是我们必须强调,限制开发、禁止开发不等于限制发展、禁止发展,当地的人民同样有发展的权利。这就要通过国家宏观政策的平衡,中央有转移支付、生态移民、生态补偿等等各种手段,还有科学发展来支持他。

  总的来说,环保务必争取在2020年达到两个“有效”,污染控制有效,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0年达到全面改善,污染物全面控制,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到2050年,现在具体的要求,是到时候是中等发达国家发达水平,你的环境质量相应,这就是我们总体的目标。采取的措施就是要全面增强环境保护的综合力量。我们有一个比喻,这几年来,特别是近一个五年计划以来,国力增长很快,经济发展的那条腿越来越长,成了巨人,但是环保、资源、民生等其他方面的那条腿短,一腿长、一腿短,中国这个巨人是倾斜的巨人,歪到哪天站不住了就会倒下。我们的对策不是要把经济发展那条腿砍短,让它缩小,和环境能力相适应;反过来,是把环保等资源的那条腿拉长,拉到和经济发展所能支撑的强度上。

  十二五期间,大家可以看到环保力量肯定有明显增强的五年,这是国家定下来的,无论在投资,还是法规建设、机构建设、执法力量等方面,要有一个突破性的增长。据我现在所知道的消息,光是在核安全中央编办最近批了几百个项目,其他的环境法安全方面也要陆续的出来,当然不光是要增强政府的力量,关键还是要进一步发动社会,让公众拥有更多的环境权利,一起形成环境保护的综合国力。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5/25 22:55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