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三个故事有两个是昨天在火车上听同事老谢讲的,一个是早年在南京火车站自己经历的,这三个故事之外的太多的、类似的故事,大概也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
这三个故事,让我在这样一个晴冷晴冷的下午,突然想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还怎么善良?
老谢说的两个故事是这样的:
(故事一)有个老教授,一生辛苦育桃李无数,一天,正悠哉地轧马路,忽被一壮男迎面撞个趔趄,正欲发怒,壮男马上做惊呼状:
“唉呀,这不是俺导师吗!您还记不记得我呀,我是某届某届的某某呀!您也住这个小区里?”
老教授一报楼号,壮男做更惊呼状:
“老师呀,我就跟您隔一栋,以后又能时时听您教诲喽!”
老教授咋想也没想起有这么个莽撞的高足,但看其信誓旦旦的样子,倒也满心欢喜地认了,更加告诉了自己住那一栋的哪个单元几零几号。
仅隔两日,壮男便携红富士一箱上门拜望老教授,东拉西扯一阵后,吞吞吐吐地表明来意:
“老师,过两天,我们那届学生搞聚会,最近学生我手头有点紧,想从您这转1000块钱!”
老教授心说:
“我们也不过才两面的交情,你怎好这样没礼的伸手借钱呢?”
正犹豫间,壮男故作失望说:
“算了老师,我就实话实说,给同学们讲老师手头也紧……”
老教授嘛,势必在学生面前多少还得要讲个体面,显示风度,也怕被人耻笑,也就狠了心,忐忑地遂了壮男的心愿。
事隔多日,不再见壮男,老教授的忐忑更甚。按照壮男报的住址气喘吁吁地找上门,竟被陌生的房主告知:
“您老神经呀,我都在这住了8年了!”
(故事二)话说一老头好养鸟(具体啥鸟不详),整日早上在二楼阳台上逗着鸟玩。也是一日,一阳光小伙在楼下路边招呼:
“大爷,您这鸟不赖呀!”
“你也懂鸟?”
“我家老爷子也好这个,所以耳濡目染了些!”
老头儿乐了,觉着小青年懂鸟不容易,越聊便越投机,未几,便聊家里来了。相交往年哪。最后小伙想把老头的鸟买下准备给他老爷子做寿礼。老头心想:
这小伙不赖呀,孝心不易得呀!嘚,鸟,我就忍痛割爱送了他吧!
小伙坚决要给钱,拿张百元大钞硬塞,拉拉扯扯如打架般。最后老头找了50块,收了50的鸟钱。
刚送走不到片刻,小伙又转来说:
“大爷,您看马上过年了,我还得给侄子表示一下,这一百块太旧,麻烦您给换张新的,我好给侄子压岁钱!”
老头喜甚,小子难得呀!
晚,家人在侧。老头言及此事,儿大惊,疑有诈。再看,两假币。老头悔极。
再说俺亲历的,这个故事跟mm有关。
早年还在求学时,有日经南京转火车,当日头还暧昧地似落未落时,信步在火车站附近转悠。一同龄mm欺到身前,略略羞涩,欲言又止:
“大哥行个方便吧,我是某某大学的学生,从某地来,路上钱物失窃,回不了郑州了。给我俩钱,我给老爸打个电话,让他打钱给我。”
说完,她也真还从背包里掏出了一个印戳模糊湖的某某大学学生证来。看她倒也清清秀秀不似说谎。我也就赶紧掏出准备车上买快餐的20块钱,抽一张给她。
谁成想,她竟然得寸进尺:
“您还是都给我吧,我打的电话是长途。打完电话,我还想找个便宜的地方住一晚,等我爸汇钱。”
我觉出了什么,推脱我也没多的了,抽身离开。等我再转回来,正看到她沮丧的向人群外走,不远处一保安在吼:
“小姑娘家家,咋就不能找个正当的活干,这几个月,如果不当乞丐,找个服装厂也能挣个不少钱喽。下次再来,小心拘了你!”
我诧异,惊心并大骇。
乖乖,难道真的就“行好不如作恶”吗?
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喜欢利用人们的善良?
我们说因为贪便宜反而上当是活该,但是上面的三个故事的“受害者”应该不是贪便宜,而是出于本能的欣赏或同情。
当我们的欣赏和同情被出卖,被利用,我们还怎么去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