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周刊记者 彭晓芸
南都周刊:你做过一些行业的职业道德培训,在你看来,现在公众对某些行业形象的质疑甚至极度不信任,你觉得问题集中在哪里?
罗蔚:从私有部门的职业伦理和公共部门的职业伦理状况看,目前私有部门的职业伦理建设在自发培育中。例如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中,企业伦理方面的培训和要求都在逐渐完善。而对公共部门的职业伦理状况,公众是质疑和不信任的,特别是政府公共行政伦理与公共服务行业的职业伦理这一块。这有一个大的背景,就是我们整个的社会体制还缺乏公民
南都周刊:实际上,相关机构也总是在强调职业道德,包括一直以来的“为人民服务”的宣传,还有树立各种先进典型,这些为什么没有达到相应的教育作用呢?
罗蔚:这就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去给教师、医生做职业道德的培训,我就一直强调,请他们要把道德的优越感祛除,因为这种道德优越感无助于建立真正的职业精神,反而会有妨害。真正的职业精神或者说职业伦理,应该是各行各业平等的,每个行业都有他们这个行业应该遵循的行业规范。
目前的这种树立道德楷模的教育模式,其实是
南都周刊:也就是说,我们往往一强调为社会奉献的价值,就抹杀了个人生命中的另外一方面的价值,而且还把这种忽视作为道德典范来宣传。
罗蔚:是的,这就是我们的职业道德、职业伦理建设存在困顿和矛盾的地方。
南都周刊:在很多国家,私人领域和公众领域的区别就非常明显。我们的整个价值体系,似乎比较混乱,此前不是有个地方将官员的孝与不孝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吗?
罗蔚:对,这就是价值体系混乱的一种思维模式,这个做法,是完全违背了私域和公域的界限的。我们的所谓职业道德的教育,很多是千篇一律的口号式的关于敬业爱岗的宣传,这些实际上是这个行业存在就已经、应该建立的一个最基本的敬业精神了。我们要做的是,将良心制度化,职业伦理才能够真正建立。医患关系不是非常紧张吗,大学的教授不是经常被发现抄袭作假等等丧失职业道德的行为吗?但是,另外一方面,医生说他们是弱势群体,公务员也说他们是弱势群体,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缺乏制度和规则,我们缺乏一整套行业规范和行业协会,当医生遇到伦理问题,当他们觉得自己被“妖魔化”,他们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程序来行使自己的权利。
罗蔚: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