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cn 2007-09-11 09:43:14 新华网
六年前的9月11日,象征美利坚帝国繁荣、强大的纽约双子塔,在恐怖袭击下轰然倒塌,数千个生命随之灰飞烟灭。定格的一刹那,世界从此改变。恍惚发生在昨夜,醒来时却已记不清“9·11”前世界的模样。它如此深刻地改变了美国、改变了世界、改变了芸芸众生
9月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人们在参加纪念“9·11”6周年千人游行集会。当天,数千名来自美国各地的人们从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步行至五角大楼,纪念“9·11”6周年。(记者张岩摄)
-
“9·11”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炸毁的大楼可以很快重建,但是对被袭击的恐怖记忆和心灵之痛却可能延续几代人
“9·11”事件已经过去六年了,美国人的生活归于平静。但由于反恐措施的强化,一些变化正悄悄地改变着普通人的生活和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登天”之难
对于贾什·范德林来说,“9·11”以后,“上青天”成了一件难事。
50多岁的贾什·范德林是洛杉矶一家金融公司的高级经理,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在美国各大城市之间飞来飞去。他对《国际先驱导报》说,“9·11”事件带来的一个直接影响表现在航空旅行上。“由于机场加强了安检,现在我每次坐飞机出行大约要比‘9·11’以前在机场多花至少一个小时。安检人员要求我把衣服口袋里的所有物品都取出,甚至脱下鞋子检查。”
机场加强安保措施后,延长了安检时间,特别是在航班高峰期,每个安检口总是会排起长队。不过范德林对机场的这种做法并不反感。“这是保证安全必须付出的代价。只有严密的安全检查才能使恐怖分子没有可乘之机。”
记者在乘坐美国航空公司的飞机时,也曾被“刁难”过。安检处的工作人员一边说着“sorry”一边微笑着打开记者随身携带的电脑包,而且翻来覆去检查好几遍,甚至还把显示屏打开了。“能藏在哪儿?能发现什么呢?”对于记者的问题,检查人员只是一笑,有些深沉地回答:“这个,不能告诉你。”
安全之忧
范德林的办公室位于洛杉矶市中心金融区的一幢高楼中。当地媒体披露说,“基地”组织曾计划把洛杉矶第一高楼美国银行大楼作为攻击目标,甚至制定了用飞机撞击大楼的方案,联邦调查局和洛杉矶警方因此如临大敌,加强了对市内高层建筑的安全防范。
“我妻子担心我工作场所的安全。”范德林告诉记者。不过他本人对此并不为然。“当年的‘9·11’恐怖袭击是在美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发生的。而现在‘基地’组织正在被美国围剿,他们怎么还有能力对美国发动大规模的袭击呢?”
的确,“9·11”事件后美国各地的联邦机构、政府大楼和法院等都加强了保安措施,来访者需要经过严密的安检程序方可进入,不少重要机构还要求有内部人员的陪同才能入内,这也给经常前往这些部门采访的记者带来了不便。
洛杉矶一家地方报纸的女记者雷切尔·尤拉加专门从事司法报道。“在‘9·11’以前我去联邦调查局大楼、洛杉矶警察局及高等法院等部门采访时还可以进到官员的办公室,而现在这成了不可能的事情。尽管保安人员和我都很熟,但每次去采访仍要按章办事接受严格的安全检查。”
心灵之痛
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美国政府在“9·11”事件发生后出台了《爱国者法案》,赋予执法人员在获取公民隐私和截获个人通信方面更大的权力。而这也成为影响美国人日常生活一项的重要法律。此外,布什政府还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赋予国家安全局秘密监听美国人与海外电话通信的权力,这些做法在美国国内引起极大争议,民权活动者指责这是布什政府借国家安全和反恐名义对公民宪法权利的践踏。
不过在加州一所小学任教的丽莲·托普兰却不把这放在心上。“我不担心政府调查人员是不是在关注我在图书馆查阅的资料或是与朋友在电话中的谈话内容。”
但是,有一件事却让托普兰很头疼,那就是如何在每年的9月11日给自己的学生解释当年的恐怖袭击。“我们一直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伟大、最自由的国家,全世界的人都在向往美国。可是‘9·11’事件却让我们发现世界上竟还有人要以这么绝望的方式攻击美国。”
托普兰告诉记者,她的父亲是越战老兵,幼年曾经历过 “珍珠港事件”,“父亲对我说,‘9·11’事件给他心灵的震撼远远超过了当年的‘珍珠港事件’,因为这是美国人在本土第一次遭到敌人的袭击。”
炸毁的大楼可以很快重建,但是对被袭击的恐怖记忆和心灵之痛却可能延续几代人。(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曹卫国发自洛杉矶)
![]() |
太空鸟瞰美国纽约世贸大厦遭到恐怖分子劫持航班撞击后,浓烟滚滚。震惊全球的时刻历历在目。(NASA图片)
“9·11”毁掉的绝不仅是纽约最高的建筑,毁掉的是纽约的整道风景。今天是“9·11”六周年纪念日。6年过去了,世贸遗址变化巨大,纽约终于复苏过来。
美国总统布什的国土安全顾问汤森9日说,尽管“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在“9·11”事件6周年之际再次发布录像,但其中没有明显迹象表明“基地”将发动一场新的袭击,“……录像内容看上去只是威胁而已,是他们(‘基地’)的一种宣传”。他称,本·拉丹只是一个“逃亡中的男人,来自洞穴中”。
10日的声明出现在一家宗教组织军事网站上,“基地”组织宣传机构经常在此发布消息。这份声明说:“谢赫乌萨马·本·拉丹将视情况很快宣读攻击纽约和华盛顿的战士之一———阿布·穆萨卜·瓦利德·谢赫利的遗嘱。”声明同时配有拉丹的图像,拉丹的胡须和衣着与几天前录像中的一样。
在“9·11”事件6周年到来之际,美国人仍无法忘记当初的悲惨一幕。但伊拉克人的日子更不好过。
美国以“9·11”事件为导火索,继阿富汗战争后发动伊拉克战争,伊拉克人的生活从此陷入战火、爆炸和流血,数万平民成为战争牺牲品。
画面中,拉登身着深色迷彩,头戴深色帽子。全长不到1分钟的讲话,同最近“基地”组织二号人物扎瓦希里几次长达1小时的讲话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美国高级情报官员称,拉登、扎瓦赫里和“基地”组织的其他高级成员过去3年一直在通过互联网对具体的事件发表评论,当有影响伊斯兰世界的大事发生时,他们都会出面当评论员。但是14日的录像中,拉登只讲了殉难,没有提到最近发生的任何事情。从外表和衣着来看,这可能是911袭击之前的拉登。
据美国国防部14日公布的听证会记录,被怀疑是“9·11”主谋的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在关塔那摩当局举行的军方听证会上承认制造了9·11恐怖袭击以及其他袭击事件。穆罕默德承认他总共策划了29起袭击事件,其中许多起没有付诸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