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晤成果中日关系向新阶段转变
东方早报:您如何评价中日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成果?王少普:昨天在东京发表的《中日联合新闻公报》,明确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应继续遵循中日原有的三个文件精神,日方应在历史认识和台湾问题上顾及到中方立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战略互惠关系的精神与内涵,这对于中日关系的稳定和顺利向新阶段转变,具有重要意义。高洪:温家宝总理行前曾期望,此次访日将是一次“融冰之旅”。他受到了日本政界热烈和盛大的欢迎。中日同意启动副总理级的经济合作对话机制,同时商定在包括能源、环保等领域推进两国关系的发展。这充分显示了中日政治关系正在不断融化坚冰,朝着新的友好状态发展。俞正樑:在《中日联合新闻公报》中,双方决心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共同开创两国关系的美好未来。关于台湾问题,日方表示坚持在《中日联合声明》中表明的立场。温家宝总理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会谈时,在构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方面提出了六点建议,中日两国都应该恪守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日本在历史及台湾问题上的认识是中日关系的基础,这也是温家宝总理此次“融冰”之旅的焦点之一,也是两国政治交流的基础。
高层互访中日领导人不能走回头路
东方早报:在与温家宝总理的会谈中,安倍提到他有意在今秋再次访华,同时有说法称他也同时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从小泉时期中日领导人互访一度中断到目前明显加快的互访频率,这种改变说明了什么?王少普:中日高层领导人的互访,有助于双方加强了解与合作,对于推进双方战略互惠关系的确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洪:中日两国总理约定一年内互相做正式访问,说明中日高层正朝着密切、有序、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俞正樑:安倍去年访华以及温家宝总理此次出访日本之后,中日两国高层间的互访成为发展中日关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中日两国领导人应该进行密集访问,按照相互承诺的方向走下去,不能走回头路。
多事之秋“融冰”需要日本配合
东方早报:但对中日关系来说,今年秋天很可能是个多事之秋。安倍将在7月领导自民党参加参议院改选,他会不会为了博取支持参拜靖国神社?此外,今年7月7日还是7·7事变70周年,日本右翼是否会借机生事?高洪:这些的确是会影响到中日关系发展的因素,也让中日关系充满变数。目前中日政治关系的良好势头是出于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情义,但也需要得到日本方面、特别是主政政治家的配合。中国希望他们能恪守承诺,不要在涉及中日关系的敏感问题上走回头路。中国总理的“融冰之旅”需要日本方面的配合,而如果日方一味作出吹凉风的事情,这个“冰”也是很难融的。
东海问题期待具体方案不现实
东方早报:中日两国领导人还就东海油气田开发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在今年秋季就共同开发的具体方案作出报告。这对中日解决东海之争是否具有积极意义?王少普:东海问题是一个涉及到国际关系、海洋法、海洋地质学等多个专业领域的复杂问题。中日两国在去年1月达成“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共识,但要把共识落实到位,还需经过进一步讨论,在具体方案上,中日之间还有分歧。在这一背景下,如果期待温家宝总理在此次访问期间,双方就拿出解决东海争端的具体方案来,是困难和不现实的。因此,双方能就今后的进一步合作确定一个日程表,也可视作一个积极成果。高洪:中日在东海共同开发的问题上已经进行了7轮司局级会谈,明确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为实现共同开发增加了推动力,所以双方也一直期待能在技术细节上达成一致。俞正樑:东海开发涉及中日两国的合作问题,目前中日表示愿意加快谈判进程,提出双方可以接受的方案,这说明两国愿意通过协调来解决问题。
防务交流军事领域不拖后腿
东方早报:温家宝总理和安倍首相还就中国国防部长今秋访日和中日军舰互访达成一致。这可否视作中日增强政治互信的一大突破?王少普:中日两国在安全问题上确实存在矛盾,但双方有意愿通过对话等和平方式解决。实现军舰互访,意味着两国间加强安全防务方面的交流,这对于增强中日安全互信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洪:确立中日间的军事交流非常重要。由于过去日本领导人的错误做法,军舰互访未能成行。现在中日愿意进行军事安全领域的直接交流,并向着建立热线、实现军舰互访的方向发展,将有助于建立军事安全的互信,也是两国方向改善的一个标志。中日关系是全方位的、立体的国家关系,在任何一个领域拖后腿,都会影响双方关系的全面调整和发展,两国之间的军事威胁也要化解掉。可以说,温总理的“融冰之旅”在各方面都作出新的、积极的、卓有成效的努力。俞正樑: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层面进行交流的同时,也需要开展安全及军事对话。通过军事对话交流的手段,来进一步深化两国关系。军事互访也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象征。经济民间交流拓宽中日关系有利基础东方早报:我们注意到,中日在经贸领域未来的合作,包括了从今年7月恢复中断数年的日本大米进口、开通东京羽田机场至上海虹桥机场间的包机航班、两万名日本人访华、推进两国能源和环保合作等一系列成果。这些新合作意向意味着什么?王少普:应该说这些成果基本上是在预料之中的。中日在经济领域内矛盾较少,合作较为密切,在上述问题上,双方有合作要求,解决以后有利于双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加强经济领域的合作也有利于推动政治安全领域合作的发展。俞正樑:经济方面的合作可以使中日两国进行的战略对话机制化。作为一个稻米生产大国,大米出口问题对于日本关系重大。对于能源合作,中日在能源问题上应该避免发生冲突。能源问题不仅关系到中日两国,还涉及整个能源市场。中日两国应该展开良性互动。而在全球化的情况下,环保是中日两国共同面对的问题。在环保方面,日本有它的优势,而中国也存在巨大的需要,两国应该在这个领域展开互利性合作。同时,中日两国的民间交流都是拓宽中日关系的有利基础,两国应该注重并加强类似的民间交流,构建两国之间的友好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