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外交政策聚焦》:功夫片催生中国新形象
日期:2007-02-14 17:54  点击:273
      美国《外交政策聚焦》2月8日文章,原题:功夫片的地缘政治学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卧虎藏龙》在国际上的成功,催生了一个正在上升的中国形象,并提高了世人对中国文化的评价。在这个数字时代,一个世界强国理应生产出世界一流的电影。中国向世界成功输出的新时代功夫电影,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系列价值观。透过这些流行的功夫片,观众看到的是一个生机勃勃、井然有序及恪守儒家伦理的国家。

  功夫电影也表明,中国不再屈服于西方,而是后来居上,作为一个强大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陈查理这样的西方人眼里的中国人形象再也不见了。宽大的银幕上,中国人不仅发出自己的声音,还挥拳踢腿。过去10年里,中国功夫电影逐步走向全球。如《黑客帝国》中人物在垂直墙壁上奔跑,就源于中国功夫片里飞檐走壁的“轻功”。好莱坞也被中国化了。

  从《卧虎藏龙》到《英雄》再到《功夫》,这些影片在亚洲和西方所取得的商业成功,为中国文化的价值提供了佐证,也更加增进了中国人对其文化价值的自我评价。通过全球市场,中国功夫最终作为一种文化“珍宝”树立名声,令世界理解中国的特质。

  从某种意义上讲,《英雄》和《卧虎藏龙》起着一种微妙的意识形态作用,展示了中央集权及个人和家族忠于国家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就此而言,它们显示了一种不依赖于西方国家的文化凝聚力。

  早先的中国功夫片常宣扬中国文化的优越性。例如《精武门》中,李小龙打败日本空手道学员。这种功夫片加入颇多的民族主义元素,反映了20世纪的中国在面对西方时的自卑和试图利用中国文化求得平衡的心态。

  但在21世纪,中国功夫片显然淡化了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这表明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趋向成熟。西方对中国功夫元素的吸收可谓对昔日贫弱中国的矫正。通过成功输出功夫明星、导演、风格及功夫本身,中国拥有了表达自身价值的平台。与此同时,在这些功夫电影里,西方观众看到了一个更正面、主动的国家形象,而不是形成于19世纪和20世纪初中国半殖民地时期的那种偏见。

  从功夫片的流行可见,中国已成为艺术和美学文化的生产者,已从制造业上升到创造更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因此,功夫电影为中国和西方观众塑造了功夫和文化实力兼备的中国形象。(汪析译)(编辑:王晶来源:新华网)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11 00:04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