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帮助吴老师实现心愿
日期:2006-03-10 11:00  点击:881
     “以父辈的名义在贫困地区援建一所卫生站”,这是执教某高校教授、吴老师(不愿意透露姓名)多年的心愿。最近,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帮助下,吴老师的心愿终于得到了实现。
        在事业上,吴老师和他的先生各有不菲的业绩,夫妇俩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倾注了毕生精力,“一生献教育,桃李满天下”,堪称为“教育领域的最佳伉俪”。
        然而“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他们在事业上已有很好的业绩,退休在家本可以清享晚年,为什么还要“转型”为慈善事业做奉献呢?这绝非偶然。吴老师2006年2月16日在给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捐款承诺函中说:我谨以我父亲吴中士的名义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五万元,为建立一所博爱卫生站所用。以我母亲孙毓凤的名义捐赠一万元为该站购买第一批医疗设备与药品。
        说到吴老师的父亲,我们不能不向大家介绍。吴老师的父亲吴中士系医生(1905--1968),江苏六合人。曾是京剧宗师梅兰芳先生的家庭医生。抗日战争期间,他为在日寇威逼下的梅先生注射伤寒病疫苗,引起伤寒病征候,成功地蒙骗了日本军医,帮助梅先生挫败了日寇逼迫他赴东京演出的阴谋。事后,吴医生帮助梅先生恢复了健康。吴先生在日军扫荡六合县某村后,在救治村民时用完了自己的全部药品,回到家中大女儿高烧昏迷,已无药可用,只得请村中的剃头师傅用针灸救活女儿。在上海期间,吴医生还经常帮助同一里弄的贫穷病人。一代艺术大师张大千先生曾与吴医生有过雅诗共赏,盈联相会的佳境时光。吴医生的医德、医术和民族气节为后辈所缅怀。吴老师的母亲孙毓凤既是传统的中国妇女,又是很有学识的女性,曾是南京中华女中学会会长,解放后,曾是当地人民法院的特约陪审员。
        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吴老师性情豁达,深明事理。她在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交谈中,高兴地说:几年前就想办这件事,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平台,是老头子从《南方周末》上看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天使计划”的报道后,告诉了她。吴老师说,能以父辈的名义在贫困地区援建一所卫生站,这是她们多年来的愿望。她真诚地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是可以信任的公益机构。
        为了使捐助者放心,目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正结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新农合”计划,拟派员前往河北、山西等地进行实地踏勘,为援建的博爱卫生站选址。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5/13 09:27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