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关爱无国界——联合国难民署经典图片展(2)
日期:2006-09-29 10:06  点击:486


    在上个世纪80年代联合国难民署第一次卷入中美洲,这里的三个国家--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都爆发了内战。在每个国家中,叛乱与反叛乱的战争都造成众多伤亡和大批人流离失所。三国共有200多万人被逐出家园。其中30多万人得到救助,包括在墨西哥的这名危地马拉难民,联合国难民署在墨西哥实施了农业和其他自给自足项目。为了应对这种危机,1984年11月通过了另一个重要的难民文件--《卡塔赫纳宣言》。


    莫桑比克这个国家支离破碎了30年--开始是进行反对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斗争,然后是残酷的内战。数以万计的平民被杀死,约600万人抛家离舍。战争结束后,1990年代初30个月的时间里170万难民返回家园。另有隐藏在村庄周围地区的400万平民走出了灌木丛林,成为现代史上最成功的遣返之一。


    1990年代开始后,全世界涌动着一种乐观主义情绪,似乎世界和平秩序的实现指日可待。在1988年到1994年这段时间里,联合国执行了21项新的维持和平与缔造和平的行动,而在此之前的40年中,类似的行动只执行了13个。联合国难民署在多个联合国缔造和平的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纳米比亚、中美洲、柬埔寨和莫桑比克。在安哥拉、赞比亚和非洲其他国家流亡了15年多之后,约4.1万纳米比亚难民返回家乡。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爆发了波斯湾战争,150万伊拉克库尔德人外逃。成千上万的人被困在白雪覆盖的山顶上,许多人丧生。多国部队在伊拉克北部为库尔德人建立了安全庇护地区。联合国难民署参与了这一行动,与多国部队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援使60万流离失所者,包括这些儿童,在外逃后3个月内返回家乡。这是冷战后联合国难民署的第一次大规模紧急救援行动。


    中非大湖地区的民族矛盾和武装冲突使这里的平民一再被逐出家园。在卢旺达,由于宿怨没有得到解决,暴力事件再次发生,流血冲突之规模超过几十年前。1994年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引发了该国200多万人的大规模外逃。到1996年底,大多数人返回,但是到2004年仍有6至8万人散居在几个邻国。


    1991年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解体,结果使欧洲出现了大规模的难民危机。1995年战争结束时,从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逃出的440万人中的半数以上无家可归。危机期间采取了一种新的庇护形式:有关各国对逃避冲突的人们给予临时保护,冲突结束后他们就返回。以联合国难民署为首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执行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在规模、范围和复杂性等方面都是空前的。


    1999年3月24日北约发动了空战,3日之内,大批科索沃人被当局驱赶到邻国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像其他成千上万人一样,这些平民被从城镇中赶出,然后坐特别'难民列车',到马其顿布拉采边境站附近被赶下来,丢在那里。和平计划签署之后,尽管人道主义机构呼吁难民们安心等待,50万科索沃人仍争先恐后地在3周之内回到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科索沃。[蜂鸟网]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03 20:55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