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共同关注城市“新失业群体”!
日期:2006-03-13 02:00  点击:796

        近些年来,人们所说的失业人员往往指的是下岗者,但事实上,目前还存在另外一个日益增大的失业群体,他们是城市里的年轻失业者,他们在初中、高中甚至更低学历毕业后加入失业行列,他们大多是受到“小皇帝”一般呵护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应试教育中成长,他们被劳动学研究专家和社会学家们称为“新失业群体”。如何引导和推动他们为自己和社会创造财富,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就成为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
  “新失业群体”的成员大多是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在经济上主要依靠父母,在东北,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啃老”。孙立平教授分析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啃老”的条件正在发生变化。他们的父母有的由于退休而收入减少,有的加入失业下岗的队伍。对于他们来说,过去所依赖的经济来源正在失去,真正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该如何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未知数。
  虽然现有的资料没有关于“新失业群体”总体规模的精确数据,但在已有的一些小范围调查中发现,在一些中等城市中,“新失业群体”的绝对人数已经超过“老失业群体”。但有学者认为,“新失业群体”中的大部分人已经步入工作、结婚的年龄阶段,他们需要工作,而且会对社会稳定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的父辈由“4050”大龄下岗失业人员逐步变为“4555”以及退休,那么“新失业群体”所依赖父母的收入能力下降,必然会带来生存的问题。
  孙立平教授认为,目前,“新失业群体”获取就业岗位的年龄优势也会逐渐消失,他们大多数人从事的是第三产业中带有“吃青春饭”色彩的职业——甚至连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都不是他们就业的主流——随着年龄的增长,新的就业机会将越来越不会提供给他们。
  目前,“新失业群体”的比例有扩大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成为家庭的主角,他们所暴露出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孙立平教授认为,当前的资源优势主要倾向“老失业群体”,尤其是向年龄偏大的困难群体倾斜,而“新失业群体”却面对一种“制度真空”的尴尬。
  在就业机会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应当对我国失业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进行调整,应该逐步“面向下一代”,为“新失业群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作为政府有责任加大职业培训的投入,政策、制度资源应该对“新失业群体”有所考虑。对于“4050”大龄下岗失业群体,他们随年龄增加而适应再就业越来越困难,应将其重点移到专项社会救助和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上来。
  从目前来看,对“新失业群体”,无论是在政策制度层面上,还是社会认识层面上,都需要进一步地重视。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5/23 18:10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