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鲸鲨屠宰场调查纪实
来源:新浪公益 发布时间:2014-02-19
马年春节前夕,野生动物保护组织Wild Life Risk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在浙江省乐清市蒲岐镇存在着全球规模最大的鲨鱼屠宰场,年屠鲨量约超过600条。而这些鲨鱼中包括受国际CITES协议保护物种。
17日,这一报告内容被国内媒体关注,并将报告内容报道给大众,引发一定的反响。
微公益联系到了Wild Life Risk,取得了这份报告的详细内容,在此推荐给各位。为使内地读者更容易理解报告内容,微公益对报告语句略有调整。
蒲圻鲨鱼屠宰场内
(香港,2014年1月27日)总部设于香港的野生动物保护非政府组织Wild Life Risk (野生动物危机)揭发一处位于中国浙江省,每年屠宰超过600多条鲸鲨的工厂,这里也很可能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屠杀及买卖受国际保护濒危物种场地。调查人员相信,蒲岐镇的工厂只是众多在中国沿海地区从事濒危鲨鱼及相关制品贸易的供应商之一。
蒲圻鲨鱼屠宰场内堆积着的“货物”
自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的期间,Wild Life Risk一直将浙江省乐清市蒲岐镇一家名为“中国温州乐清市海洋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的加工厂为调查目标,结果发现该工厂每年至少宰杀600多条鲸鲨,并从中谋取暴利。
调查发现,鲸鲨鱼鳍在加工厂被晒干后,会被转运到广州,卖给当地餐厅,作为餐厅的装饰摆设。餐厅通常会用红丝带绑着鱼鳍,把它放到出售鱼翅食品的餐厅入口、接待处、或窗户旁,以吸引食客。
工人在分解鲨鱼
调查人员还发现,鲨鱼皮被卖给皮革商,用来制造手袋。它们的嘴唇、胃和肉则会被当作食材卖到餐厅。然而,最有利可图的是鲨鱼的肝脏。鲨鱼油是使用从鲨鱼肝脏大量提取的鱼油精制而成的,十分珍贵。鱼油会被提取出来制成护肤品及口红等商品,其中更有大量原料被做成保健品奥米加3,出口到海外市场,此举已违返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CITES) 的规定,也触犯了中国相关的法例。另外,虽然未经独立证实,但市场上已流传出加华3鱼油丸有可能含有甲基汞等重金属物质的消息。
工厂大门
加工厂总经理李光先生在镜头前承认,目前姥鲨和大白鲨也在这里遭到工业式大规模屠杀。调查人员同时发现,以鲸鱼和姥鲨为原料制成的鱼肝油会被运到另一间位于海南岛的加工厂 “海南加华海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海南的加工厂
海南岛的加工厂会将这些鱼油再混合其他种类的鲨鱼肝油,然后出口到美国和加拿大,此举也同样违反了具有国际约束力的CITES协议。此外,李先生更坦言,其他的鲸鲨产品,包括鱼肉及鱼皮在内,都会被安排走私到国外,然后卖给消费者。
Wild Life Risk的创办人Alex Hofford与Paul Hilton联合发表的一份声明中指出:“我们于过去3年共到过蒲岐3次,每次都目睹到让我们目瞪口呆的大规模宰杀场景。为何这些属于深海、从未对人类构成任何伤害的生物会遭到这样的工业式大规模屠杀,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更无法解释的是,大屠杀的目的竟然是为了制造出一大堆非必要用品,如口红、面霜、保健品和鱼翅汤等等。我们坚决呼吁终止贸易,更希望现在马上终止,否则这些物种最终只有被迫走上灭绝之路。”
渔民捕捞场景
由Wild Life Risk暗中录制的录像和录音可以了解到,生活在澳大利亚海域的鲸鲨,是在迁徙期间横越中国南海、或更遥远的太平洋——特别是菲律宾、印尼、甚至远至墨西哥水域一带时被捕捉。这些收集得来的数据足以证明,以中国作为源头的贸易网络已伸展到世界各地。
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渔民出海捕获鲨鱼都可以赚取到非常高的回报。例如一条鲸鲨据称已可以卖到人民币200,000元(31,000美元)。买卖完成后,鲨鱼就会在码头内被立刻砍成段,或者整条被运送到第三方加工厂,而蒲岐加工厂就是第三方加工厂之一。
在过去3年,Wild Life Risk调查人员每次到访蒲岐加工厂时,都会抽取鱼油样本进行DNA测试,以确认该产品实际上是否真的以自濒危物种为原料。收集到的样本被送到“Save Our Seas Shark Research Center”(拯救深海鲨鱼研究中心)以及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的“Guy Harvey Research Institute”(盖伊哈维研究所) 进行DNA 检测。
渔民们一上岸就将鲸鲨切成段
Wild Life Risk的调查亦发现,在中国沿海捕获鲸鲨的渔民、相关的代理商和中介人这些完整贸易网络参与者中,很多人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鲸鲨是濒危物种、因而需要高度保护的状况。
希望分一杯羹、拿取高一点回报的渔民,以中国东部沿海的各个大小渔港为据点——从南方的广东省到北方的山东省,纷纷加入捕捞行动。他们以拖网和放长线的方式,看看是否能意外地捕捞到鲸鲨,有的则干脆进行针对性捕捞,目的也是为了要捕获一整条活生生的鲸鲨。
完整的鲸鲨在运输途中
DNA测试的結果如下:
100% 姥鲨
CITES 附录II內之受保护物种
[于2012年2月6日收到的DNA检测报告]
DNA测试结果:未能証明是否肯定为鲸鲨
CITES 附录II内之受保护物种
[于2012年2月6日收到的DNA检测报告]
100% 大白鲨
CITES 附录II內之受保护物种
[于2012年5月11日收到的DNA检测报告]
每次到访蒲岐加工厂,都会看到一应俱全的鲸鲨产品,包括鱼鳍、鱼肤、鱼肉和鱼油等。以上DNA测试报告中的3种鲨鱼,全都是CITES附录II内的受保护物种,这意味着目前它们并非绝对地处于濒临灭绝状况;但是,如果我们再不实施更严厉法律措施以制止交易买卖,它们就会真的随时濒临灭绝。在中国,这3个物种都是受保护的,就是说如果没有中国政府的特别许可,捕猎它们是违法行为。
在2012年某一天,调查人员统计出在广州海味市场、清平市场、山海镇及广州市近郊的越秀海味市场内,正出售着合计共260块巨大鱼鳍。
明细如下:
鲸鲨: 136
姥鲨: 69
大白鲨: 55
总计: 260
Wild Life Risk创办人Alex Hofford与Paul Hilton相信,此刻实在有必要对消费者进行教育,让他们拒绝购买及使用所有鲸鲨产品或任何种类的鲨鱼相关制品。所有与濒危鲨鱼或蝠鲼有关的买卖活动,无论在环保还是道德上都是不可接受,需要马上停止。要拯救鲸鲨等濒危物种,让它们不致灭绝,就必须增加市场透明度,让每个违反国际保护法的个体都需要承受法律责任和公众压力,消费者也就会在购买时做出明智选择。
Wild Life Risk亦深信,现在需要更积极地保护鲸鲨,因为在经济层面上,让它们生存着的价值远比死亡高。美国皮尤环境组织(Pew Environment Group)指出:“事实证明,在鲸鲨聚集的水域,生态旅游所带来的利润远胜捕鱼。据估计,以休闲潜水为主的鲸鲨旅游业,每年为全球带来约4750万美元收入。”通过教育告诉当地社区爱护鲸鲨的重要性、让它们生存着的价值。鼓励社区民众放弃捕猎,加入生态旅游行列,这不单可以实现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也从而能保留住一个健康又漂亮的海洋。
美丽而和谐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