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听天籁参禅意 恍若临仙境
日期:2006-10-20 11:05  点击:191

  尘嚣之外,怀抱溪流,坐于蒲团,迎风看水,听禅赏武。昨晚8时,本届武术节隆重推出大型山地实景音乐大典《禅宗·少林》,把观众引入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意美景。浩大嵩山的自然地貌与气势恢弘的演出融为一体,演绎出天人合一的美妙画卷,让中外嘉宾在绝美的视听享受中参悟禅境。

  大典现场如梦如幻

  流水,木塔,羊群,10米高的梅花桩,直径达25米的人造月亮……昨晚6时,在距离登封市区3公里外的待仙谷里,历时两年多筹备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已经全部做好亮相的准备。在舞台一侧,一组石材制成的乐器格外引人注目,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之前被多次提及的晚会一大亮点,中国最“古老”的乐器———用嵩山36亿年的青石制成。这组乐器共有104件,分别有石琴、石鼓、石磨、石舂、石方钟、石圆钟、大石磬、巨石钟等。记者拿起乐锤,轻轻击打石磬便发出清脆美妙的旋律,在山谷间回荡不绝。

  晚8时,钟声回荡,流水淙淙,一束束五彩缤纷的灯光开始在空灵、缥缈的音乐声中变幻。《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终于揭开神秘面纱。静静地坐在蒲团上,聆听着音乐中的女声朗诵:“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品味着风声、林涛、虫语、流水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组合出的绝美乐声,令人心旷神怡。在享受音乐的同时,红、橙、绿、紫、蓝等各色灯光在山谷间交相辉映,将整个山谷变成了梦幻般的世界。

  观众感受撼人心魄

  “临清流聆听天籁,坐蒲团参悟禅境。这画卷般的场景,既震撼视听,却又能让人静下心来,细细感悟人生,用平和的心态,思虑我们的追求。”观众席中的一位嘉宾感慨说。

  专程从郑州赶来的王小姐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很激动:“这是我有生以来观看过的最棒的一场演出,在这样一场视听盛宴面前,我最强烈的感觉就是语言的贫乏,任何语言都无法描绘它,我只能静静回味。”

  “我很吃惊这些动听的音乐,竟然是来自我们嵩山的石头。”和家人来此观看演出的李大妈兴奋又自豪地说。

  季女士在演出结束后一直追问工作人员:“表演今后是不是常有?”季女士告诉记者,母亲信佛,可自己因故没能带母亲来,真是后悔,“如果今后还表演,一定要带上我母亲一起再来看看。”

  演出节奏

五大乐章参悟禅境

  水乐、木乐、风乐、光乐、石乐……昨晚,《禅宗·少林》通过五大乐章天籁般的音乐让观众领悟禅宗对自然的礼赞。演出由水而开始,在淙淙的流水声中,僧人在流水间坐禅,村姑和浣女从唐诗中走来,菩提树的唱吟,空山雨后的喧闹,僧与俗的对话,有与无的相生,一切都在溪流声中化成清凉的禅意,流进观众心底……

  声声木鱼此时变成了动听的乐声,在第二乐章中,谭盾把佛教法器木鱼变成了乐器。少年的顽皮,中年的沉稳,晚年的平和……多声部的木鱼乐声中讲述着少林武僧成长的历程。在这一场中,你可以看到,传说中的牧羊女赶着羊群走来了,歌声打破木鱼的沉闷,给这片  而在第三场《风乐·禅武》中,风铃、风拳、风棍、风旗合成呼呼的风声,少林武术在嵩山深处掀起了山岳林涛。少林寺数百名武僧穿着长袍练武时发出的声响,虫鸣蛙叫、风拂过树叶的轻响以及各种模拟自然界的声音,再加上天幕上寥寥星辰,使观众在刹那间感悟禅武合一、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第四乐章《光乐·禅悟》的主题,灯光和音乐的变幻营造出季节轮回,寒山、古寺、塔林,一幅幅图画在眼前掠过。当直径为25米的明月缓缓升起时,全场掌声雷动,一片惊呼,而在高达10米的梅花桩上,武僧辗转腾挪,更有数名武僧在嵩山之巅飞舞,宛如天外飞仙。

  当期待已久的最古老的乐器———36亿年的嵩山青石乐器奏出空灵的乐声,山间数十尊佛像缓缓升起,佛号庄严,经幡飞舞,仿若置身极乐净土,顿时天地之间静谧祥和,万象庄严。身披黄色僧袍的数百名乐僧齐齐出现在山林中唱诵,沉静而舒缓。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12 23:00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