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在中国的山东,有一山一水一圣人,山是泰山,水是黄河,而圣人则是儒家宗师:孔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在山东曲阜东南边的昌平乡诞生。他的父亲是鲁国有名的武士,曾去尼丘山上的求子庙祷告,终于在60岁时喜得健壮男婴。因此,他给儿子取名为丘,字仲尼。
孔子所在的鲁国是周朝礼制制订者周公的封地,礼仪保存完备。深受熏陶的孔子,立志要使当时战乱不断的社会恢复西周时代的和谐。30岁左右时,他去洛阳向老子请教历代礼乐制度,学问大有长进。回来后便设立私人讲学的课堂,史称杏坛。
在此之前,中国只有贵族才能享受教育,是孔子把文化的种子第一次撒播到平民之中。他一生培养弟子三千,成就最大的有72人。
孔子死后,弟子们将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一书。后人将此书奉为儒家经典。曲阜的孔子故居原本只有庙屋三间,随着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历代帝王不断将其修缮扩建。如今它已成为与北京故宫比肩的,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孔子曾眺望河水而感叹:逝者如斯。但时间的长河没有湮没他的智慧。至今,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仍是中国人道德的基石。1993年,孔子所说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全球伦理宣言》,这也是他奉献给全人类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