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从老和尚吃燕窝说起
日期:2006-08-30 14:10  点击:1088
南京丁居士来访,言及广东某寺院老和尚长期从东南亚等地购进大量燕窝作己滋补食品,问我有何想法。
    若念老和尚在佛教里的地位、威信和命中福报,为免谤僧之过,倘不便于说三道四。若念众生弱势之可怜,凭本人良心,不得不埋怨两句,此等高僧,多一日住世,便多一分罪责。平日价只看满面精神,总以为是个人修持之功,不成想却是金燕泣血丧子之痛换来的虚伪。
    
    燕窝,一向被认为滋补品,与鱼翅、熊掌相并列为三大珍馐。是一种生长于东南亚、印尼、新加坡和泰国一带海域、喜欢群体栖身于海南悬崖峭壁的石洞内,一种叫“金丝燕”的雀鸟,利用苔鲜、海藻和柔软植物织维混合他们的羽毛和唾液胶结而成的燕窝,作为藏身之所。燕窝被采摘下来后,通常需要经过蒸洗、浸泡、除杂、挑毛和烘干等多项复杂的粗加工过程,便成了贵族们争相食用的补品了。
    
    金丝燕咽部有非常发达的舌腺,能分泌出一种粘胶性唾液,在潮湿岩洞石隙、狭缝里,它把唾液吐出,积少成多,凝结起来,一般经过一个月左右,便结成一个洁白晶莹、直径约六厘米,深约三厘米的小窝。金丝燕第一次做的窝,都由唾液胶结凝成,几乎一点杂质都没有,这就是最好的燕窝,价值也最高,在封建社会官场上,常作互赠礼品,也作贡品,故又称"官燕"。当第一次筑的窝被采摘之后,金丝燕为了栖身孵卵,只得再次筑巢。由于此时雏燕产期临近,工期紧张,加之分泌液已没有第一次丰富,它只得啄下自己身上的绒毛,混和粘液,匆忙凝于岩壁之上。如果再次被人取去,金丝燕又会被迫第三次筑窝。这一次唾液更少了,绒毛也不多了,它只好寻找藻类和其他植物纤维,混以少量唾液把燕窝做成,据说连血也吐了出来。
    
    燕窝可食,原本该算是古人的一个发现。古文中记载:“闽之远海近番处,有燕名金丝者。首尾似燕而甚小,毛如金丝。临卵育子时群飞进汐砂有石处,啄蚕螺食……并津液呕出,结为小窝附石上。久之,与小雏鼓翼而飞,海人依时拾之,故曰燕窝。”
    由此可见,古人采取燕窝还能耐心地等待小燕长大以后离开巢穴,不失护生爱物之心。
    在人类食用燕窝的历史过程中,燕子究竟辛勤地为人类多筑了多少新窝。但不容忽视的却是,在最近的40年间,燕窝的供应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世界范围内的需求量,燕窝的价格也随之每两年翻一番。
    市面上现在燕窝的售价都比较贵,一般每公斤4万元左右。于是,燕窝的过度采集决然成为一桩不可回避的罪恶现象。
    按照洞居金丝燕的生活习性,正常采摘燕窝的每次间隔至少在3个星期以上,而且当母燕产卵、孵卵及幼燕尚未学会飞行期间应当停止一切采摘活动。然而一些人在金丝燕繁殖前后至少要对燕窝采摘3次以上,采摘过程中将巢中正在孵化燕卵的母燕及燕卵全部倒掉摔死,很多母燕急欲产卵的时候无巢孵化最终因难产气绝身亡。这种竭泽而渔的罪恶手段已经严重破坏了燕群的繁殖,导致燕子频临灭绝。一些曾经是鸟语天堂的燕洞如今已成为金丝燕的噩梦之地和死亡禁区。
    
    佛陀岁寿高迈不舍乞食,历祖精茶淡饭传承衣钵。我人今世功薄福厚,五观堂内菜肴丰美可谓应有者尽有,堪食者足食。纵然四大不调,七日药可以疗苦。偶遇开缘,必以不伤生之众生身上物取用者,亦应一蹴而就,病去药除,万不该恒以为食,假众生之灾难,饱饭袋之口福。三寸咽喉之下,尽失慈悲,造就地狱也。
    
    又,穿皮革与真丝,食鸡蛋与鹿茸者,如是等等,或贵或贱,或为食为药,皆伤生之物,与此类似,不堪为僧用,应觉知,善细察之。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09 22:29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