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先生如此评价《金瓶梅》:“然《金瓶梅》作者能文,故虽间杂猥词,而其它佳处自在。至于末流,则着意所写,专在性交,又越常情,如有狂疾。”先生的评价及不失公允,又点中要害所在,这也是对《金瓶梅》的最客观评价吧!《金瓶梅》热火于万历年间,上至官员贵人、文人骚客,下至黎民百姓、贩夫走卒,从宫廷府第,到茶坊巷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书者在说,听书者在听。那流行的程度,我想要比现在这些二踢脚的“作家们”的书,畅销何止万倍呢?简直就是无法企及,不在一个档次上的。
这之所流行的背后,要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很大的关系,这股风气在当时可谓铺天盖地,从至高无上的帝王,到卿侯将相,从文人士子,到贩夫走卒,无人不沉醉在这股淫秽的风潮之中。所以,一个社会主流风尚奠定一个时代的文化潮流,于是以《金瓶梅》为扛鼎之作伊始,明末清初的艳情小说不绝于目,一直到把淫秽推向当时社会的一种主流风气,至少也可列入亚文化状态之列。
明末文人骚客更是推波助澜,以身试验,他们是如此的放荡不羁构成当时一道长长的景观,妓院遍布,歌姬成群,声色犬马,春宫画册,药石秘方,随处流传。于是有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画春宫画赚钱,有屠隆这样的文人以身试验,携歌狎妓,竟然也能得到戏剧之王的汤显祖的送诗表扬;“赤水之珠屠长卿,风波跌宕还乡里。岂有妖姬解春姿,岂有狡童解咏诗?机边折齿宁妨秽,画里挑心是绝痴。古来才子多娇纵,直取歌篇足弹诵。”可见那时的社会是不以携歌狎妓为耻的,反而因为不停地找妓女小姐的屠隆换上杨梅大疮,也是一件值得称赞的风流韵事了。一个时代有一个一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志,所以以《金瓶梅》为典型代表的文学作品,正是当时社会风气的绝佳写照和代表。那个时代是深受其害的一代,那是一个病态的年代。
而我们这个时代是个什么样的呢?我们也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虽说经过几千年的男女斗争,男女平等的演变,打破一夫多妻制的陋习,付出那么多鲜血,付出那么无法诉说的代价,而越轨、偷情、犯奸、一夜情、三角恋、杂交、乱伦,正风风火火地在我们这个社会上演,影视、新闻、书刊杂志等等媒体,也屡屡报道,已屡见不鲜了,这不正说明我们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正走在迷失的道路上吗?
不妨看看当今影视剧的主流趋势,三角恋,多变恋,乱伦恋,老少恋,同性恋,正偷窥着这个社会,正注释着这个社会,这就是我们活在的年代里。
继涉案剧、古装剧被广电总局进行了整治之后,日前广电总局正在征求各方意见,酝酿限制政策,将着手整顿家庭伦理剧,涉及第三者、婚外恋等争议话题的电视剧可能被请出黄金档。
新闻一出,持很多观点的各有各个的理由,其最为醒目的算是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专家们”,他们担心的是,不播这样的影片,中国还能拍摄出好的影视作品吗?就像前一段时间广电总局禁播境外动画片一样,担心这样的举动是给国产动画片一个平台,让道出来,而呼吁禁播治标不治本一样,也救不了中国本土动画。我以为这样的观点纯属扯淡,我们应该先看到这些影视作品的危害,而先想法剔除,再考虑其它问题一样,文化这个东西,流传的快,误导的效应大,特别是作为公众的一个平台和舆论向导它的影响度是无法形容的,这决不是耸人听闻。因此,对于文化,应该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以免后患之日,无法收拾。文化架构是在先破后立的基础上,就是先瓦解,然后再重建的问题。我们先考虑是否有替补队员的时候,才去禁播,是否有点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呢?打个比方,遇到洪水、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逃生、是活命,而不是你要去想以后该如何生活,在哪里重建家园和安家?如果本末倒置的话,是否毒害一深,病在脊髓,到了无可救药的时候,怕是最为愚蠢的做法。我想这次广电总局作出的这个决定,是最为明智的一个动人之举,它终归会让人们看到它伟大的意义所在。
家庭伦理剧的第三者、婚外恋,请你们悄悄地离开吧!因为我们每个家庭都想生活在一个充满温馨、充满欢声笑语的生活里!
[稿源:红网]
[作者:侯书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