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帮助过300多名刑释解教人员的“爱心导航”中心,因为资金短缺的原因,面临倒闭。前天,中心创始人潘锐告诉记者,中心因欠7.5万元房租,已被停水断电。
前天,记者来到位于大兴区西红门地区的中心看到,里面冷冷清清,准备提供给刑释解教人员暂时居住的5间宿舍只住了3个人,3间培训教室空空荡荡,桌上是厚厚的灰尘。“资金跟不上,接纳不了刑释解教人员啊。”才33岁的潘锐头发已经花白,他说这都是为钱急的。
两年培训300多名刑释解教者
潘锐本来在律师事务所工作,曾因交通肇事入狱3年。2004年4月,他成立了“爱心导航”中心,一个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想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那些和他有着同样经历的人。
“刑释解教人员走出大墙后都有一段心理困惑期,加上社会的歧视,找工作的困难,很容易导致他们重新去‘混’,走回违法犯罪的老路。”他建起了热线,专门为这些人提供心理辅导,又联系了多家企业,为刑释解教人员安排就业。
去年12月,中心还建起了能容纳60人的刑释解教人员宿舍、教室。“这样,来求助的人就可以获得一个月的免费食宿和职业培训,一个月,足以让他们度过迷茫期,并具备一定的谋生技能。”两年来,“爱心导航”已经培训了300多人,为70多人安排了工作,并联系企业首次到拘留所、劳教所招工。
让失足青年变成志愿者
34岁的李淼是“爱心导航”的志愿者,曾经两次劳教一次服刑,“但我今天要做个好人。”李淼说。
1990年,李淼因用刀砍人,被判伤害罪入狱。两年后出狱,又开始了酗酒、赌博、吸毒的生活。去年8月,李淼来到“爱心导航”,竟然拿着一份收保护费的合同,想请潘锐给他审查一下。
“你觉得你这样混很滋润吗?你家里人会以你为荣吗?你完全可以尝试一下做好人的滋味。”就是潘锐这句话,让李淼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他留在“爱心导航”当了一名志愿者。李淼的一个外地朋友,刑满释放后在北京找不到工作,决定抢劫,“最后捞一把”回家。李淼对他进行耐心劝说,终于说服他放弃了犯罪的念头。
“现在我已经尝到了当好人的快乐。”李淼说。
濒临倒闭期待与企业合作
两年里,“爱心导航”受到了全国各地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得到过一些政府部门的资助,但运作起来仍是困难重重。
潘锐的设想是能够开创一些实体,进而建起一个刑释人员的就业基地,完善自身的“造血功能”。“本来已经有几家企业有合作意向,但都因资金问题而搁置下来了。”
4月3日,因交不起下半年的房租,中心被停水停电。两个星期里,他们靠吃方便面度日,只能到附近的饭店接点水洗手、洗脸。而且再过两天,房东就可能来封门。
就在这段时间里,潘锐也没有放弃做刑释解教人员的心理抚慰工作。4月12日,为了制止潘某寻衅滋事,他和潘某从晚上11时交谈到凌晨4时,终于说服潘某放下了砍刀。
潘锐说,两年来他一直都是靠向朋友借钱维持“爱心导航”的运转,已拖欠了20余万元。如果仍然找不到合作企业,中心只有倒闭。“刑释人员出狱后的生存状态,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宁。一想到前来求助的刑释解教人员会失望地离去,我的心就如刀割一般。”RJ055
链接
"爱心导航"两年共帮助刑释解教人员300多人次;安置就业70多人次;制止犯罪40多起;为在押在教人员开展专题讲座和公益活动80多次;平均每天接听热线20次左右;志愿者包括专业律师、心理咨询师、刑警、刑满释放人员等共800余人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