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这些默默无闻的山区信号工致敬
汽车穿越武黄高速公路,经过4小时的奔波,3月17日13时,记者抵达黄石市阳新县西河村。武汉铁路局东大门、鄂赣两省交界的四等小站——西河村站坐落于此。小站四面环山,两头都是深深的隧道,武汉电务段西河村信号工区6名朴实的信号工在这里挥洒汗水,数年如一日地守护着武九铁路大动脉。
为保证基本饮食需要,每周上班前,信号工们都要在40多公里外的阳新县城买好一周的柴米油盐,然后换两次汽车,再走两公里山路来车站。由于车站地势高,用水极不方便,他们还要用汽车从阳新县城往车站运纯净水。小站没有网络信号,只有一台电视机,一旦遇上刮风下雨,屏幕上只能依稀辨出人影。
既是这样,小伙子们却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工区工长毛海涛今年刚30岁,就已是工区中年纪最大的了。2010年初,西河村工区成立,毛海涛主动请缨,舍弃都市的安逸生活,背着铺盖一头扎进了山区小站。
工区管辖的车站和20多公里区间信号设备被群山环绕,检修起来很麻烦。由于区间线路长、设备多,他们每天要步行10公里左右,最多时一次来回走了20多公里。 “饿了,就啃一口随身带的干粮;渴了,就喝一口水壶里的凉水。”信号工王琪说, “虽然每天腰都累得直不起来,脚也经常磨起泡,但没有人叫苦叫累,因为大家都明白什么是责任。”在大家的努力下,从工区成立至今,该站没有发生过影响行车的设备故障。
毛海涛还利用晚上的空闲时间,给信号工们办起了业务培训班,开展了“每日学一题、每周考一次、每月比一次”活动,并对在规定期限内业务有进步的青工给予适当奖励。除此之外,他们还自告奋勇地向段和车间申请成立了信号技术课题研究小组,并将其命名为 “希望”小组。在切磋讨论中,他们的QC攻关课题 《如何养护好S700K道岔》获得了武汉电务段的QC成果二等奖。
辛勤换来是喜悦,3月初,西河村信号工区被武汉电务段评为“先进工区”,毛海涛也被段里评为“标杆工长”。其实,西河村信号工区的职工们在平凡而又重要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只是武汉铁路局一个班组工作的塑影,在千里铁道线上,有无数铁路职工,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用实际行动坚守在平凡而又重要的工作岗位上,确保了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我们为这样的铁路职工感到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