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80后顺德小伙的十年义工路
日期:2012-03-23 15:52  点击:384

  80后顺德小伙的十年义工路

  2012-03-23       来源:佛山日报

  3月3日早上八时半,晨曦和麦田计划义工伙伴们开车向罗定出发。这次,他们要去验收4间学校新建成的文化活动室。路过油菜花田,他就着车窗拍照发微博,“好靓的油菜花啊!”
  
  “80后”的晨曦在顺德长大,喜欢拍照,喜欢发微博,现在子承父业在顺德做钢铁生意,还开了一间汽车改装公司。但最让他自豪的是,从2003年读大学至今,他始终坚持着做义工。目前,他是民间助学组织麦田计划总社工作人员,他戏称自己是“打杂”的。相对于真实姓名,大家更愿意称呼他网名“晨曦”。日前,记者采访了这位年轻的“老义工”。
  
  文/图 佛山日报记者 邹妙玲
  
  乐当“开心果”
  
  见证着一个图书室从无到有,那将是怎样的喜悦?3月初,天气料峭,但站在简陋的学校里,看着眼前色彩斑斓且充满生机的图书室和学生们灿烂的笑脸,晨曦心里也笑开了花,“他们终于有课外书读啦。”
  
  这已经是晨曦第三次来云浮看图书室了。去年他曾经来这里踩点,然后又来回访过一次,现在3个多月过去,图书室终于建好了,他又来验收了。
  
  除了新添了书架、课外书外,图书室还粉刷一新,里面的旧课桌椅全部换成了崭新的彩色桌椅,方便学生们进行互动游戏和小组讨论,而麦田计划佛山分社义工还给图书室捐来了电视机和投影仪。每次回访,义工们都会和孩子们玩游戏、上第二课堂兴趣班,他们已经“上瘾”了。这次也不例外,晨曦和义工伙伴带孩子们玩起了“老鹰捉小鸡”,校园里热闹起来。
  
  民间助学组织麦田计划成立于2005年,2010年10月麦田计划正式注册成为麦田教育基金会。去年至今,麦田计划已经在罗定建起了9间麦田图书室,3月初更是有4间新图书室投入使用。在孩子们清脆的笑声中,晨曦也变成了“笑口枣”,“每次来都能看到新的变化,每次都有新的感动,总之就是太开心了。”
  
  根据规定,每间麦田图书室每年都要回访两三次,晨曦觉得再辛苦也值得,“帮人帮到底,当然要做到实处。”
  
  真情对话
  
  珍惜当下,善待他人
  
  记者:从大学志愿者协会到爱心之家义工队,再到麦田计划,你做义工近10年了,坚持的动力是什么?
  
  晨曦:刚读大学时,加入志愿者协会是抱着“玩”的心态开始的,就当是参加社团活动。渐渐地,做义工成为我生活中很平常一件事,没必要故意突出,但也不会刻意去忘记。毕业回家工作,有时间了就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机缘巧合碰上了爱心之家和麦田计划,就一路做下来了。
  
  记者:你觉得做义工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晨曦:我学会了珍惜当下,善待他人。特别是去云南、广西等地方访查贫困山区孩子时,那种感觉更明显。一方面自己会有压力,很想帮他们却没法做得更多,另一方面则是,相对而言,我们已经生活得很不错,我们应该知足了。
  
  记者:曾经想过退出或者放弃吗?
  
  晨曦:这个没有想过。帮到人能给我本身带来了成就感和幸福感,我只想顺其自然地做下去,力所能及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要太形式化的,能真真切切帮到人就好。
  
  记者手记
  
  你的生命开始跳舞了吗?
  
  帮人并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目标,学会珍惜身边人,舍得花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营造快乐慈善的环境,对自己有个交待,或许,这是大多数义工帮人的初衷和坚持的动力。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进而更珍惜当下。晨曦心中像有一根藤蔓在延伸。他感性,但又认真而执着,他做着很多在别人看来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但他乐在其中。
  
  他的故事就像一个邀请,邀请有心人像他一样,勇于承担责任,并不畏惧探索自己的人生,等待机会并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他的QQ签名是他的座右铭,“只要生命还能跳舞,就不要仅仅是行走……请您让自己的一生充满爱与快乐。”
  
  无论你喜欢做什么,请问自己一句:我的生命开始跳舞了吗?
  
  对老人和孩子没有“免疫力”
  
  晨曦做义工纯属偶然。他考上了湖南理工大学,不久后他加入了学校志愿者协会。2007年夏天,他跟随志愿者协会探访了湖南娄底农村留守老人,第一次与山区结缘。
  
  这些留守老人都住在山坳里,隔好几百米才有一户人家。晨曦探访了一位70多岁的老爷爷。老人家的三个儿子都已出外打工,他一个人照顾着四个孙子,最小的才2岁,最大的7岁,他每天带着他们一起出田地锄草,一起放牛。晨曦的任务就是体验和记录他的生活状态,他要和老人聊天、一同煮饭、在老人家留宿。
  
  “一起下地干活,听他唠叨以前的事,和他孙子一起玩,很简单的生活。”晨曦至今记忆犹新,“他们吃饭就只有青菜送白饭,晚上躺在屋里能看着天上的星星。”为“款待”从城里来的大学生,老人还专门到镇上买了几斤肥猪肉“加菜”。
  
  体验活动结束后,做义工在晨曦心里长了根。2006年大学毕业后回到顺德工作后他加入了乐从志愿者协会,经常去探访敬老院和福利院,去慰问独居老人和贫困家庭。2008年他又加入到南海“爱心之家”义工队,每个月都会跟义工们探访高明、顺德和南海各区麻风康复村,并捐钱捐物给老人们送去一份心意。
  
  晨曦有同龄人缺少的耐心和爱心,他能安心听老伯说一个小时的“光荣往事”,能静静听老婆婆絮絮叨叨孩子的不孝顺,他笑称自己对老人和小孩子没有“免疫力”,“无论他们是什么样子,说什么事情,我都喜欢听。”
  
  麦田计划里的“小蜜蜂”
  
  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震,地震后十多天,晨曦就跟着乐从钢铁贸易协会热心人一起去到了汶川赈灾。他们主要的任务是将协会的善款带去当地修建一间学校,在协调建校的间隙,他们还做起了“后勤”工作,帮忙煮饭犒劳救援队伍。一周后,他们才离开汶川回到了佛山。说起往事,晨曦双眼又红了,“我们能力有限,第一次感觉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很辛苦。”回来后,他到市一医院看了三个月的心理医生。
  
  也就在那时,他开始上网留意全国各地公益慈善组织。半年后他加入麦田计划,成了一名“麦客”。
  
  去年到云南云龙访查学生让他印象深刻。那天早上,他和几名义工早上六点多就出发,开车来到山脚下后,他们背着几十斤重的大背囊开始爬山。学校就在半山腰上,学生已经在学校里等着他们。
  
  “你们家在哪里?”有义工问,学生手指山的另一边,“下这个山,再过另一座山就到了。”
  
  跟在学生后面,他们开始爬山。山上没路,他们在过膝的杂草丛林中穿行,背囊越来越重,汗水渐渐湿透了衣衫。大家没有作声,咬着牙扛着。下午三点,他们终于到了学生的家。
  
  学生一家五口住在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靠在山上种玉米和小麦为生。每天晚上,他就点着煤油灯做作业。但是他非常争气,成绩总排在班里前三名,柜子里放他大叠奖状。
  
  有好心人来家访,学生妈妈将家里唯一一只老母鸡宰了招呼他们。义工们一再解释不能在他们家里吃饭,但他们拉着大家的手就不放。盛情难却,义工每人吃了一块鸡肉就停下了。临走时晨曦悄悄给学生塞了300元当是“饭餐费”。
  
  云南、江西、广西、贵州和广东罗定等地都布满了晨曦和义工伙伴的足迹。他很喜欢一句话: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因为失去,更懂珍惜
  
  读小学时的晨曦可是个“问题少年”,因为父亲做钢铁生意,家里生活条件好,他非常贪玩,“人上学我上学,但他们进的是教室,我转头进的是电子游戏机室。”因为这事,晨曦没少被父亲揍。
  
  命运和他开了个玩笑。晨曦上初中时,父亲生病去世,还留下了一大笔债务。
  
  为了挣钱供孩子读书,晨曦的母亲走出了家门,开始接手丈夫经营的钢材厂。就是从那时开始,晨曦开始知道生活的不易。学校催交学杂费、亲戚当他们陌生人,偶尔碰面也当没看见一样走过、母亲躲起来流泪,这一个个场景在晨曦头脑里生了根。他想过辍学回家帮母亲打理工厂,但母亲将他赶回了学校。
  
  晨曦开始发奋读书,2002年他如愿考上了大学。直到他2006年大学毕业回家接手了生意,母亲才松了一口气。
  
  生活的磨难让晨曦学会了珍惜身边人,更学会了帮助有需要的人。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28 02:37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