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23点,32岁的王萍躺在海淀区上地医院的外科病房里昏睡。40个小时前,她怀胎十月的儿子没来得及看这世界一眼,就死在了母亲的肚子里。此时王萍却还被蒙在鼓里,经过一场大手术之后,她虚弱的身体根本无法承受丧子之痛。
“生男孩300块,生女孩200多”
王萍和丈夫赵强几年前从河南来北京,靠在农贸市场卖菜过日子。王萍之前曾经怀孕过两次,第一次剖腹生下了一个男孩,第二次意外流产。她的第三次怀孕让两口子喜出望外。
眼看孩子就要足月了,生活并不富裕的他们算计着没有能力支付北京大医院的费用。这时赵强想起自己拿到过一张接生诊所的名片,生男孩300块,生女孩200多,地点就在离他们的住处不远的八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里。
分娩17个小时产妇大出血
3月31日中午12点,王萍躺在这家黑诊所里开始生产。接生婆是一个四五十岁的江西妇女。事后赵强说,那里只是接生婆的家,恶劣的条件甚至连个诊所都谈不上。
分娩的过程比想象中困难得多,王萍难产。从31日的中午12点,一直生到4月1日的凌晨两点,孩子还是没有降生。赵强提出要送妻子去医院,接生婆却坚决拒绝,说没问题。夫妻两人在煎熬中又度过了三个小时,王萍被折磨得大出血。赵强急了,这样下去恐怕媳妇的命难保。
大夫打开腹腔发现孩子已停止呼吸
凌晨5点天还黑着,赵强带着的又是个下身都是血的孕妇,他们连打两辆出租车都被拒载,第三辆车把他们送到上地医院。王萍先被送到产科,大夫发现情况严重,在没有要一分钱押金的情况下,立即把她转到外科做手术。医院外科病房的值班护士说,王萍来的时候情况非常严重,大夫打开她的腹腔发现里面一塌糊涂,从子宫里取出了一个6斤重的男孩,孩子已经在妈妈的肚子里停止了呼吸。
4月1日上午11:50,王萍下了手术台。2日,她的身体情况稳定了很多,由丈夫的弟弟在医院照顾。而丈夫赵强则在2日下午拨打了110,警察将替王萍接生的江西妇女带走。前天记者在八家市场里找到这家黑诊所时,发现这家诊所在附近的知名度还很高,市场里的人都知道这个没有招牌的平房里能接生孩子。
入院还不到48个小时已经花费了5000多元
4月2日的夜里,记者来到王萍就诊的医院,值班护士拿出王萍的病例。记者在护士站提到她死去的孩子,护士低声说:“小点儿声,她自己还不知道呢。”在简单了解了她的病情后,记者最终没有叫醒她接受采访。电脑里显示了她的治疗资料,入院还不到48个小时,王萍在医院已经花费了5000多元,其中欠款有2000多,可是医院没有停止全力医治,并且把监测器、氧气的费用都免掉了。赵强接到记者的电话时非常不愿意接受采访,但是在通话后他却追打来一个电话,说:“感谢医院的院长、内外科的主任、医生护士。”
20%孕妇选择了在家里或非医疗机构分娩,“外来孕妇”分娩死亡率是本地孕妇3倍
北京妇幼保健院日前对本市户籍孕产妇与流动人口孕产妇调查中发现,在北京的流动人口中,孕妇死亡率是北京市户籍人口孕妇死亡率的3倍,其主要原因是许多在京打工的孕妇没钱住院分娩,在家中分娩。很多外来务工妇女找非法行医的“黑接生婆”接生,结果造成“一尸两命”的惨剧。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的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每年平均在10万分之51.3左右。与经济因素有关导致孕妇死亡,每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基本占三分之一,流动人口占三分之二。多数在京打工谋生,经济条件差的孕产妇没钱到医院分娩,由私人或家属在家接生分娩。死亡产妇在家分娩的比例平均为38.6%。2001年,北京市卫生局对全市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了一次调查,该调查报告显示:流动人口孕产妇中,35%的妇女做过6-8次产前检查,78%的妇女通过住院分娩,20%孕妇选择了在家里或非医疗机构分娩。而北京市常住人口中孕产妇的产前检查均为8次,并且100%都到医院去分娩。
据调查,流动人口孕产妇死因第一位为产科出血,其主要原因是家庭分娩造成的。专家建议,应该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打击取缔非法接生,设立贫困孕产妇救助基金。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城乡接合部设立流动人口分娩医院,减少住院费用,吸引流动人口到医院分娩,保证母婴安全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