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绿色殡葬”-未来的选择
日期:2006-04-06 08:54  点击:292

在上海市青浦区的福寿园,每个草坪葬墓穴占地约1平方米,面积是最小的传统墓的一半;而植树葬、花坛葬则直接将骨灰通过管道融入泥土中,葬区看不到林立的墓碑,取而代之的是常青的树木与盛放的花朵。

  

    近年来,中国许多城市纷纷推行植树葬、花坛葬、室内葬等节地、环保型殡葬方式,尽管绿色理念受到推崇,但绿色殡葬在实际操作中却遇到了冷落。

  

    据上海市民政局调查,上海每年只有约10%的市民选择室内葬等新式殡葬,15%的市民选择海葬,大部分市民坚持入土为安的传统型墓葬。

  

    福寿园上海公司副总经理伊华说,仅10平方米左右的一个花坛,就可容纳255个家庭、700多人的骨灰。目前,他们室内葬的数量为10380格,草坪葬、植树葬、花坛葬等共2907座。

  

    但绿色殡葬的实际接受情况并不乐观。福寿园集团总经理王计生说,室内葬已建成多年,目前售出的还不到一半;与传统墓葬相比,愿意选择绿色殡葬的人数仅占15%。在全园25万座墓葬中,绿色殡葬只占到三成左右。

  

    福寿园总经理王计生说:植树葬、草坪葬的价格在1万元左右,室内葬的最低价格仅为2000元,而传统墓葬的价格则为2万元至5万元。

  

   我们原先设想利用价格杠杆来推动绿色殡葬,但效果并不明显,王计生说,看来,问题还是出在人的观念上。

  

    复旦大学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祥荣教授说,墓葬用地是城市土地规划的一部分。对于人口不断增加、土地相对紧缺的大城市来说,严格限制墓地的占地面积,规定使用年限,提倡小型墓、生态型殡葬方式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有关部门曾预测,未来四五年内,上海市可供墓葬的土地将会十分紧缺,而绿色殡葬是化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中国殡葬协会的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大力提倡厚养薄葬的良风民俗。事实上,殡葬方式的选择只是绿色殡葬的一部分,真正的绿色应该植根于人们的观念中

  

    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俞伟康分析说,殡葬礼仪体现的是中国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一大进步。生命是一种循环,百年之后如何不给子孙后代造成负担,是值得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

 

                                                                                            【转自新华网】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7/24 02:04
首页 刷新 顶部